■陈国平 文
小时候,古猗园的大名便如雷贯耳。但我家住在长宁区,离古猗园较远。有一年夏天,暑假期间,我约了几个小伙伴鼓足勇气,乘公交北嘉线,去了古猗园。一到园内,我就被眼前的古色古香所吸引。
我中年时在南翔镇附近的上海永红机器厂工作,便经常到古猗园玩。一次,我去缺角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缺角亭”不建东北方向的角,寓意我国东北领土被日本侵占,望国人勿忘国耻,收复失地。后来,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东北又回到祖国怀抱。
那天,我们坐在缺角亭,哼着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
上世纪50年代,公园扩建。古猗园的6个景区,我印象最深的是竹园,古猗园的“猗”字意思就是竹,可见竹子对古猗园的重要性。绿竹是人们常见的,古猗园还有紫竹,更有方竹,方形的竹确实少见。爱好书法的朋友还可以看到唐云书写的匾“逸野堂”,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的题字“华岩墨海”,挺拔有力。周围还有棵500年左右的大槐树。在古猗园南大门沪宜公路边上,门口有白鹤南翔图案浮雕,这也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园内则有一座白鹤亭,上有白鹤欲展翅南飞,“南翔”地名由此而来。那时,我家就住在南翔镇上,我和老伴的亲戚朋友到我家来玩,必到古猗园一游。树木参天,花草茂盛,他们在园里划船骑马。
上世纪80年代古猗园再次扩建,更加美丽了。
我退休后虽然居住在杨浦区,但仍关注着古猗园。报刊电视等报道古猗园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灯会,我都关注。每年夏天,古猗园还挙办荷花节,争奇斗妍。是啊,古猗园虽然已经500岁了,仍散发着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