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相约植树节

  ■佘建民  文

  3月12日,我迎来了又一个植树节。

  说起植树,我大半辈子都与其有缘。六十年多前,当时我家住在杨浦区的棚户区,读小学的我就在父母的指导下,亲手将柳条插在我家门前的空地上,没几年,那些柳条就长成了小树,之后小树又长成了中树、大树。

  春天,我们用柳条编树帽,夏天在树荫下纳凉,柳树粗壮的树干还被用来拴上绳子晾衣,有调皮的孩童会爬上柳树的高处嬉戏。那时,棚户区的春色总是先从柳树枝头那一抹鹅黄嫩绿上显现。

  1970年,我远赴安徽务农,第二年被社员选为生产队副队长的我,就按照公社部署,带领社员沿大队到生产队的土路两旁栽种了数百棵杨树,并在村前屋后地边,栽种了许多被当地人称为“焦(裕禄)桐”的泡桐树。在我离开农村去南京上学前,我还专门依依不舍地为当年亲手种下的树培了土。1978年,我去镇中学探望当时还在那里教书的妻子时,又专程回到生产队,看到当年栽种的杨树、泡桐挺拔地耸立在路旁和田间地头。

  在南京,我参与过学校开门办学组织的去长江北岸的植树运动,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种下了许许多多的树木。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安徽省312地质队工作。说来也是有缘,1979年国家设定的植树节就定在每年3月12日,与我们地质队代号完全相同,让对植树造林一往情深的我喜不自胜。我们驻地在蚌埠市,每年春天,我都会积极参与地质队组织的植树活动,定线、放样、挖坑、培土、浇水,我样样拿手,这得益于我当年在乡村植树的经验。

  成家后,我便与已调到地质队学校教书的妻子一起,在家门口的空地上,开辟了一方菜园,并在门前栽种了数棵泡桐树。泡桐属速生树种,不几年,就长得高高大大的,粗壮的树干可系绳晾衣;枝头则是小鸟的乐园,晨昏在枝头鸣唱着;浓密的树荫为我们遮蔽夏日的骄阳,傍晚,我们一家三口就在树下纳凉、用餐,那份田园生活的惬意,至今想来仍是幸福满满。

  特别是,同事为给我们新屋添喜,特地把他家最大的一棵年年结满无花果的果树移栽到我家院里。夏秋时节,硕大的果实挂满枝头。待果实饱满,外皮呈深红,散发出阵阵果香后,我们就适时采摘。无花果留给我们的那种特有的清香甜糯的美味,至今难忘。我们还经常摘下无花果馈赠同事和邻里,当然,孩童也会来摘,我们见了从不阻拦,只是告诉他们不能折断枝条。

  1993年,我们一家调回上海,妻教书,我则从事市政工程工作。我常年泡在工地,先后参与过浦东内环线、杨高路、杨浦区江浦路、周家嘴路改扩建、上海绕城A30高速公路等众多的工程,每个项目都少不了绿化工程。看着那些树木挺直地耸立在行道旁的英姿,我就油然地感到快乐。

  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如今植树节前后,去建设过的工程走走看看,抚摸一下当年我们亲手栽种的树木,嗅一下大树散发的气息,那份亲近的愉悦,非笔墨所能尽述。

  感谢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和森林树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专题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跑冰车,我童年的梦想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水中倒影映春色
百年公交偶感
相约植树节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相约植树节 2023-03-14 2 2023年03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