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生·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轨交站台上的“生死急救”

  ■记者 毛信慧

  本报讯 “当时没时间想太多,作为一名医生,这是我的本职工作。”4月6日下午4点半左右,一名乘客在轨交3号线突发心脏疾病昏倒。控江医院儿科医生陆彩霞立即上前抢救,与民警一起接力,对病人开展了连续12分钟的心肺复苏,为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救援时间。

  4月10日,记者在杨浦区控江医院找到了当天救人的陆彩霞。她回忆了当时的整个过程。

  “当时我正要在虹口足球场换乘3号线,看到一名30多岁的男子躺在站台上,上前查看时,病人脸色发紫,意识模糊,已经没有了呼吸,也摸不到脉搏,情况十分危急。”陆彩霞当即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随后一旁的轨交民警拨打120后也来接替她。两人轮流,坚持到车站工作人员取来了AED(心脏除颤器)。

  做了几轮电击后,另一名路过的瑞金医院护士也加入了救援。“电击到第4次时,病人眼睛有了反应,也能自主呼吸了。等120赶来时,他已经有了点意识,手可以动了。”随后,病人被送至附近的岳阳医院。

  陆彩霞心中牵挂着这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后来从网上听说他脱离了生命危险。”陆彩霞说,院内、院外开展急救有很大的不同, “在外你只有一台AED,也没有药品、器械或者急救团队的支持,当时心里肯定着急。当天施救时,持续胸部按压很长时间对方仍然没有意识,但大家没有放弃,继续进行抢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旅游
   第08版:专题
始于家庭,但不应止于家庭
共赢发展 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活动在杨浦举行
新机遇新征程,“老工业区”未来拥有无限可能
轨交站台上的“生死急救”
举全区之力打赢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攻坚战
在更大范围内汇聚起加快发展的蓬勃力量
杨浦时报民生·社会04轨交站台上的“生死急救” 2023-04-13 2 2023年04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