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茭白叶子做枕芯

  ■费平 文

  “大家快去小菜场,今天茭瓜叶子蛮多的!”听到陈大妈一声喊,邻居们纷纷拿着篮子奔向屋后二百米远的菜场……这是我们小时候茭白上市时的一个场景。为什么街坊邻居们要去拾茭白叶子呢?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生活水准普遍都不富裕。居住在棚户区的居民大多家境穷困。隔壁陈大妈家就是典型的贫困户,她与老伴共生育七个孩子,全靠老伴蹬三轮车供养全家,除了三顿饭勉强吃上,家徒四壁的他们只能靠“拾荒”来贴补。一家人挤在十几平米的简陋房子里,竹床、铺板上枕头都没有,晚上睡觉就把衣服、裤子卷起来当枕头。

  “穷则思变”,有一年初夏,陈大妈从小菜场抱了许多茭白叶子回来,洗净后摊在竹床、铺板上晒干,然后用梳子像梳头一样把茭白叶子梳成细条状,再用旧布或破衣裤等缝成长方形口袋,把茭白叶子塞进去缝上口,一个枕头就完成了。后来邻居们也都学着样,纷纷做起了“茭白枕头”。

  我那时也学着陈大妈,一到茭白大量上市季节就和邻居们一起去小菜场。大家有的拿着菜篮绳子,有的拿着蒲包麻袋,那堆成小山的茭白叶子很快就被大家抢光。回来后,家家用木桶或洗澡盆放茭白叶,从“给水站”挑来水漂洗几遍。清洗时碰到好运还会在叶子里找到茭白根,那是菜场剥叶加工时遗留的。最多的能集有一碗,晚上就能当菜了。

  茭白叶洗完后就晾晒,有的人家铺板不够,台子、凳子、竹椅子等凡是可以晾晒的东西都拿出来,还有的人家干脆用草席铺在地上晒。一眼望去,门口都是铺天盖地的茭白叶,宛若身置青纱帐。一天晒不干第二天继续,晒到茭白叶由青变黄、变白才算晒透。接着便是“梳头”,大家坐着小板凳,手拿木梳将干茭白叶梳成细丝状。看看一脚桶,塞到布袋里却只有四分之一。所以,一个枕头塞满起码要四五脚桶叶子。

  茭白叶枕头柔软、透气且有股清香味,枕在头下闻着那浓浓的蔬香味,让人很快进入梦乡。当然,茭白本身味道也非常鲜美,且价格便宜。记得当时只卖八分钱一斤,炒毛豆、辣椒是大众的家常菜,炒蛋、炒肉丝那就要等到节假日才能享受了。

  如今茭白栽种是春夏双季了,4—5月、9—11月收获上市,产量都较高。茭白叶如今都进了垃圾桶,没有人再拿它们做枕芯了,只是上世纪的我们,还会想起那段“穷快活”的岁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图片新闻
正是蚕豆入菜时
和孙女在一起的日子(二)
茭白叶子做枕芯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茭白叶子做枕芯 2023-04-25 2 2023年04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