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胜利”在望

  ■陈茂生 文

  途经乍浦路、海宁路,原先围挡拆除后露出熟悉的三层如半岛一般的弧形建筑,坐东面西,顶部还有一间传统飞檐流阁的正殿,中西合璧的外形尤其引人注目。看到一层屋檐上五个繁体字“胜利电影院”和英文“VICTORY CINEMA”,不由微微一笑,“胜利”在望!

  只是记忆中“胜利电影院”是苍劲的楷体。就在这个拐角路口,楼还是这个楼。1929年以“好莱坞大戏院”开业轰动一时,以后陆续更名为“国民大戏院”“威利大戏院”等,1950年后以“胜利电影院”存世迄今,七十多年间以平民票价惠及大众。

  鲁迅日记有记载,1931年8月16日第一次到此观看电影《兽世界》,以后一段时间每个月都来此一两次,至1934年还到这里看了电影《龙虎斗》……所以也是个名人踏访过的名胜之处。只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逐渐落寂,乃至被熟视无睹了很多年,如今看到“胜利电影院”几个字,便想到在此盘恒流连的那些时光,不禁有点小激动、小感慨。

  就在这弹丸之地,胜利电影院与国际电影院、虹口大戏院,相互仅咫尺之遥,三角鼎立,呈犄角状,堪称沪上一景。当年的老板们可能只为“排排坐、吃果果”聚集人气,却也符合现代营销中资源集中、效益翻倍的道理。但就胜利电影院的影响力而言,与其余二位相比就显得低调很多。只是如今虹口大戏院仅存绿地之中一块勒石可供纪念,门前冷落、门窗积灰的国际电影院更待“唤醒”,稍远点的解放剧场、山西电影院、群众电影院大体如此。体量较小的“胜利”终得涅槃重生、焕彩亮相。

  在“50后”的青葱年代里,胜利电影院专映二轮影片、各类纪录片。当年放映英国电影《红菱艳》,买票的人在售票处排成长队,一路蜿蜒到北海宁路上,如今想来仍觉得蔚为壮观。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在这里看“内部电影”国外纪录片《火山爆发》,看到银幕里海水与火山岩浆碰撞后浓烟滚滚,只觉得浑身燥热但仍坚持到“剧终”。尽管是单位分配票子不要钱,但还要有纪律性,不是吗?

  以后电影院底楼改成土特产食品商场,金华火腿、平湖糟蛋、徽州蜜枣等南北货琳琅满目,周围的酒家、商店环伺。隔壁是特色无锡小笼包、好吃来瓜子、赤豆刨冰等。尤其有家卖VCD、CD碟片的商店生意也是很不错。观众在楼上放映厅精神享受后,移步楼下便能得到物质享受,乃至终日顾客盈门、热热闹闹。

  影院一侧有63路公交车起终点站,有宾馆招待所、幢幢石库门中还有一条小弄堂曲径通幽,路边常有人有点慵懒地闲聊打听“哪里有打折促销?”另一侧海宁路,有直通四川北路商业街之便利,有位老同事的家就是附近的裁缝铺,当然是生意接不完的“好市口”。不过,虽然同为乍浦路,入夜后的海宁路硬隔开不少现炒现烤的烟火与酒酣耳热的喧闹,与当时热火朝天的“美食街”相比,这里更是市井、乐惠、小资与安静的另一重天。

  如今装饰一新的胜利电影院,居北横通道之上,阳光照射下黄色墙体黑色外廊显得格外俊朗,里面当然履行“修旧如旧”主旨,让更多细节还原当初的瑰丽。只是如今市口已变,在此度过“青葱”时期的人多已星散各处。周围高楼林立,路上车轮滚滚、人流如织,却是“朝九晚五”的潮涨潮落。潮涨时,满街一溜小跑的职场中人;潮落时,寂寞寥落“一片真干净”。让当下的“青葱”在这个拐角路口停下脚步,跨进满是历史风味的影厅,的确要有很多策划、很多打造。

  “胜利”在望,期待一定胜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胜利”在望
228街坊琐忆
飞虹路上苦楝香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胜利”在望 2023-05-23 2 2023年05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