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孝龙 文
开春了,万物复苏,让我尤为期盼的,更是自己亲手培植的点点新绿。
前年开春,值附近老街举办庙会,闲逛中买来了一盆太阳花。估计是暖棚培育,此时已枝条粗壮,肥硕的叶片密密麻麻,顶端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虽不名贵,倒也养眼怡情。春夏秋三季,花开花落,持续不断。考虑到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我时常小心翼翼地采集种子,以便以后开春时节自己种植。
第二年,带着希冀,还在春寒料峭时节,我就迫不及待地在花盆里撒上几许针尖般大小的太阳花种子,薄薄覆上一层腐殖土,淋上些水,再裹上塑料袋保暖,置于朝南阳台的花架上,静候幼苗破土而出。
此后,几乎每天,我都要打开塑料保暖袋看变化,但始终照旧如常,不觉渐有厌怠,改为隔几天粗略察看一下。
那天早上,猛然发现盆土表面有所异常,赶紧取来放大镜细看,但见盆土表面星星点点地出现了不少紫红色的嫩叶——幼苗出土了。
幼苗的茎秆极其纤细,就像营养不良的婴儿,羸弱不堪的躯干顶着个硕大的脑袋,一副弱不禁风的摸样,不细看还真的发现不了。但“有儿不愁长”,今后定将会带来更多惊喜,激动之余,情不自禁联想起唐代诗人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名句。
渐渐的,幼苗由紫色转为绿色,由浅变深。茎秆长高变粗,叶片越加肥厚,花盆里呈现出一派郁郁葱葱的盎然。凡有空闲,观察幼苗细微变化并予以精心照料,成了我每天闹忙而惬意的必修课。
其实,在幼苗尚未出土的好几天前,盆土里已经钻出了若干翠绿。那翠绿的植株生长速度惊人,才不过两天,叶片变得尖尖长长的,颜色慢慢变深。再细细研判,不觉哑然失笑,这哪是幼苗,分明就是随处可见的寻常野草。
小草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兀自昂首挺胸蹭蹭上窜,那娇翠欲滴的摸样很是惹人怜爱,也为闲置了一冬的盆土增添了一抹亮色。尽管明知它会穷凶极恶地与幼苗争夺养分,但“一草一木总关情”,那也是天地造化的小生命啊。直到太阳花纷纷出苗并参差不齐地长高了,好长时间我都不忍心痛下杀手。
曾养植过多种名贵花种,可能养花的“手势”太缺火候,养着养着就无疾而终了。可亲自动手发掘新绿带来的成就感,让我乐此不疲。土豆放置时间过长,发出长长的芽和细细的根须,食之有毒,弃之可惜,就把它埋入盆里,不久,就能见到满满的绿意;芋艿长出了芽头,尝试着埋进盆里,长出的绿叶庞大如锅盖,叶片的大小、形状相较于观赏植物“滴水观音”,几可乱真,给炎炎夏日带来丝丝凉意,足足让我开心了一个夏季。
那年,连续多月的疫情封控,买菜成了一大难题。为解菜荒,我将黄豆或绿豆浸泡后反复喷淋,几天功夫,养植的器皿中绿意渐显。一周过后,豆芽已是嫩绿繁密,芽体粗长,即可享用。如此这般,多多益善。
其实,发豆芽解决菜荒只是权宜之计,最大的收获是通过每天数次精心的照料,不断发现新的变化,让枯燥的日常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
漫漫寒冬过去,春回大地,鸟语花香,令人精神大振。春天真是好时光!用探究的出发点去观察,去发现,去发掘,你会发现“新绿”常见,春天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