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 文
小时候的学习文具里,除了铅笔、橡皮、直尺、三角尺之外,铅笔刀也是重要成员之一。
那时的铅笔刀是用铁片制成的,造型简易,花一毛钱能在大队供销小店里买到一把,彼时的物价来讲,一毛钱也不算便宜了。新买的刀片锃亮锋利,上面还有一层润滑油。刀壳颜色红的,蓝的,绿的都有,折叠起来,小巧便携。
铅笔刀,顾名思义是用来削铅笔的。我们读小学时,活动铅笔还没面市,卷笔刀也很稀罕,铅笔主要是靠刀来削的。削铅笔也有技巧,力度轻重要掌握好。削木质外壳时力道要大一点,削去的长度要保持一致,削铅笔芯时用力要轻一些。最好将笔芯抵在桌角上,慢慢转动铅笔,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均匀削去,用力过度笔芯容易断掉。
我们小时候能省则省,懂得物尽其用,削下来的笔芯碎屑也不会浪费丢弃,收集起来也能派上用场。一是用来打磨自制的木头枪,涂在上面反复擦拭,直到乌黑发亮,这把木头枪也更显逼真,别在腰里别提有多神气了,自己仿佛就是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全然不顾手上、腰间被笔芯屑染黑。二是对那些打开时不大利索的锁、门窗铰链等,可在锁孔、铰链中灌入一点笔芯屑,可使其润滑如初。
虽然名曰铅笔刀,其实并不单单用于削铅笔。在心灵手巧的农家孩子手里,铅笔刀是多功能的。那时小学操场边有条浅浅的小河,课间下课,河边总是聚满了同学,跪在那里用铅笔刀挖白嫩的茅根,可当解馋的小零食,嚼起来颇为脆甜爽口。生活中还会用铅笔刀削山芋、刨地梨、切甘蔗等等。那时的玩具也是自己动手制作的,用泥巴雕刻手枪、坦克、军舰,削竹子做笛子、弓箭、乓乓子等都离不开铅笔刀。
记忆深刻的是,三年级的一天,午后休息时段,我和同学阿田在教室里划了一个小圈圈,玩起了流行的丢铅笔刀论输赢游戏。通过剪刀石头布决定了顺序,我先把铅笔刀放在圈子中间,胖墩墩的阿田来到圈子边上,站得直直的,只见他将铅笔刀举至眼角,再三瞄准后往我的铅笔刀上丢落,结果虽然砸中了我放在圈中的铅笔刀,却没能碰撞出划好的界线。
轮到我时,我没有贸然出击,而是先观察了一番,发现阿田那把铅笔刀头上离地面有一点间隙,就决定从那里寻求突破口。我也站直身体,把铅笔刀摆到眼角,尽量平心静气,瞅准角度,一鼓作气把铅笔刀丢落下去,不偏不倚正好砸在刀头部位,顿时阿田的那把铅笔刀一跃而起弹出了所划的界线。这样我就赢下了这把沉甸甸的铅笔刀!
我自然高兴,阿田虽然愿赌服输,表面装成满不在乎的样子,但一个下午都有些沉默寡言。
在年少时光里,一把铅笔刀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这种快乐源于物质匮乏与知足常乐,是如今物质丰富年代的孩子所难以体验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