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光达 文
邂逅总是叫人惊喜。我是从媒体上得知杨浦区长白228街坊文化商业综合体五一期间开业系列活动信息的,4月底的一个下午,我特地骑着小蓝车去那里打卡,想亲眼见识一下十五分钟社区便民生活圈是怎么回事。
下车后,我兴冲冲地朝长白路158号一块标有“228街坊”字样的拱形新牌坊穿进去,就在这时,我与文友阿欣邂逅了。他也是得知信息后携爱人来围观历史风貌建筑的,他们夫妻的兴奋劲要明显高过我,因为曾居住于此,他们对曾经的小卖部、体育运动器材等老物件的回望与回味显得尤其深情。于是,我们开心地一道重新审视那被整体性保留、现在以崭新面貌亮相的12幢“两万户”地标建筑。
我们徜徉在这城市的新街坊,感受它无言的魅力。坦率地说,我不是第一次光顾此地。我虽然没住过这里,但有不少老同事老朋友曾在长白一村228街坊附近的“两万户”里居住过,像阿欣一样,爱国、传福、泰平等一大批人,他们的名字都传递着吉祥爱意,他们是工人子弟,父母辈大多都在杨树浦附近的工厂里谋生,不是国棉十七厂、国棉十二厂,就是杨树浦发电厂、上海自来水厂等单位的。多年前,我在企业任党支书兼工会主席时开展家访,曾多次来这区域观察过被几代上海人称之为“两万户”的老公房。虽然建筑历经几十年风雨剥蚀已显陈旧,但是当初它的横空出世正如从长白二村“两万户”走出来的作家刘翔所说:“它不仅开启了上海工人新村建设的新时代,更是演绎了无数上海人的居住生态模式。”
我跟阿欣夫妻驻足在“228街坊历史记忆”的图片墙前浏览,夫妻俩触景生情,不时指着图片对我叙述往事。我倾听着,每一栋房子、每一个街坊,乃至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殊记忆,上海的工人新村包括“两万户”无疑是一段无法抹去且十分珍贵的城市记忆;上海不仅有传统而典型的石库门基因建筑,还有让无数市民津津乐道的工人新村,其中“两万户”非常令人难忘。
上世纪50年代初期,在陈毅市长的关心下,人民政府为解决上海300万产业工人的住房困难,以“工人新村”为理念,分别以沪东、沪西两个工业区为重点,兴建了9个新村可供两万户家庭居住的住宅,“两万户”因此而闻名。长白228街坊就是首批“两万户”小区之一,时有“一人住新村,全厂都光荣”的流行口号,从中多少透露了些时代的心事。“两万户”住宅参照前苏联集体农庄结构模式,两层立帖式砖木结构,前部高两层,后部为一层披屋。1室至5室在底层,6室至10室在两楼。煤卫5家合用,厨房、厕所均在底层。
“小辰光阿拉家住在5室。”阿欣妻子回忆说,“后来结婚后跟他在两楼10室住……”我们依序进入“两万户”复原的记忆馆。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当时的“两万户”缓解了上海多少三四代人蜗居一隅的家庭窘境啊!那批搬出“滚地龙”,告别由稻草竹篾搭建成棚户简屋的劳工,终于住进了底层有水门汀二楼有木地板的新房,怎会不心花怒放呢?这不单是居住者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升,更是所有上海工人的大喜事呀,那是时代序言,既精彩又意味深长。
“那时候住在底层感觉很闷热。”走出仿旧的老屋,阿欣妻子继续对我说,“小辰光没有电风扇空调,就整天在房子前空地上与年龄相仿的小巴腊子白相,跳橡皮筋、打乒乓、做游戏,开心是真开心,但热得来我生过热疖头……”
“是的是的,我也有生过。”阿欣妻子满满的回忆杀,引来了一大批到228新街坊来围观的50后爷叔潮妈的共情附和,他们都参与进来一起怀旧,七嘴八舌地缅怀童年时在“两万户”生活的乐趣与烦恼。经过打听,原来他们不是228街坊的老住户,而是来自长白二村、控江二村和凤城新村的曾经“两万户”居民,他们有着共同的工人新村情结。
“那时候邻居关系相当融洽,不是在厨房间碰面,就是在厕所间相遇。烧饭时场景十分闹猛。各家大人操着南腔北调的家乡话交流和呼唤自己的小囡,风土味、烟火气浓得不得了……”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起初只要有房子住的愿望实现以后,“两万户”的居民切切实实感觉适意了若干年,但人的愿望随着时光移动总是不断在变,物质文化需求在逐渐扩大。人从懵懂无知的童年成长为多愁善感的青年,烦恼也在不断增加。“两万户”的“老旧小”问题越来越明显,四五户人家合用厨卫越来越不便;厕所没有马桶坐便器,只有水槽蹲坑越来越别扭;洗澡没有淋浴设施,得自家提水放入木盆里越来越不爽。邻居间纠纷渐起,互相猜忌,厨房间里就辣与不辣的炝锅也会引发一场争吵,各家连油盐酱醋调味品都加上了锁……
进入新世纪,“两万户”终于迎来了大规模的拆迁。228街坊到2010年先后经历过两次动迁。2016年,该地块作为城市更新项目,实现了整体协商搬迁的目标。在千禧年来临之际,阿欣夫妻已自筹资金买了公寓房,搬出了爱恨纠缠的“两万户。”
看到眼前似曾相识又时尚翻新的草坪露营、国潮优品集市、智慧型净菜超市、健身房、城市书屋、亲子学堂和党群服务站等历史风貌街坊的新空间,阿欣夫妻俩情不自禁地说:“真是华丽回归啊,我们这帮人看到这些非常有感觉,非常有味道!”
是啊!如果说留住乡愁离不开人们曾经居住过的乡村,那么,传承城市的记忆同样需要有承载魅力的场所。现在有了,长白“两万户”228蝶变为具有社区服务、文化功能的新街坊,“老旧小”房子变身为时尚元素满满的“城市客厅”,这不仅仅是树样板、惠民生,为周边居民带来“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 的家门口幸福生活,更是体现了城市建设更新尊民意、顺民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乐享生活为核心的理念,从而打造了既能承接回顾历史、又可承载面向未来的潮流地标。
我忽然想起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曾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写下的一句话:“无论如何,大都会的另外一种额外魅力,乃是透过它的转变,我们可以怀旧地回望它的过去。”长白228新街坊,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现实版,这是杨浦区的魅力所在,也是整个上海的荣光。
由于阿欣夫妻晚上与老邻居有约,我便与他们挥手告辞。回家途中,我的手机不经意间传出一首经典老歌:“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不知不觉这城市的历史,已记取了你的笑容……”这是 《追梦人》。蓦然觉得,我们的回望与憧憬,不就是为了追梦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