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汇报 轻轻点击高清互动智慧大屏“魔墙”,三维视角下的建筑可阅读、演艺大世界、上博文物,令人目不暇接,观众还能在图标右下角播放视频、点赞问答,趣味互动体验传递出上海文化的独特魅力……在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置身“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的上海展区,科技感和酷炫感扑面而来,文化与科技交互赋能,两者融合趋势愈发凸显,正为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据国家统计口径,2022年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约6.3%,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790亿元,在2021年首次突破1万亿元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破万亿元的水平。其中,特别是以数字文化为核心的新业态实现营业收入4883亿元,比上年增长6.6%,较全市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增速高9.9个百分点。
代表上海红色文化品牌的中共一大纪念馆搬来“大屏”,展示即将于7月1日开启测试的“数字一大”。项目串联起申城多处红色遗址,打造出全国首个数字世界中的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中共一大纪念馆信息管理部主管张欣怡介绍,“数字一大”打破了线下场馆空间限制,在无限的数字空间中展陈红色文物、红色艺术作品。全国党员可以在“数字一大”创建自己的数字人,与天南海北的同志开展组织生活、举办党建活动。项目还准备了“三会一课”服务,各党支部能在线聆听红色故事或展开交流。
目前,文化消费市场加快回暖复苏,焕发出新活力。上海骨干文化企业积极布局、再度出发,厚植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承载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不断解锁文化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推出多个“出圈”“出海”爆款。
比如,米哈游游戏场景中加入象棋、相声、风筝、豆汁等中国传统文化,诠释中式的银河浪漫。爆款游戏《原神》推出的戏曲唱段视频《神女劈观》,在海内外获得超3000万播放。米哈游还计划用非遗形式展现游戏里的仙家传说与市井生活,将非遗手艺人制作作品的过程拍摄成纪录片,译成14种语言版本,向全球玩家展现中国非遗魅力。
文博会现场集中展示的新亮点,正是上海文化产业强大动能的生动缩影。据统计,全市共有32家文化企业和12个项目入选2021-2022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上海在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申报评选中均有所斩获。在数字文化各细分领域中,上海网络文学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在全国保持领先;上海网络游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80亿元,占全国三分之一。2022年上海市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总额159.64亿美元,保持超千亿元人民币进出口规模。
■许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