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拯 何万篷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打下坚实基础。无论是稳就业、稳投资、稳增长,还是扩大国内需求、做大实体经济;无论是攻克“卡脖子”问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还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都需要发挥国企民企等各类经营主体的作用,民营经济大有可为也必能大有作为。
《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和《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等重要文件,鲜明指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明确要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积极鼓励、有效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重申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从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作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的重大判断;到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公平发展环境;再到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减税降费等一系列纾困帮扶政策,党中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方向坚定不移、政策措施细致入微,一以贯之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保驾护航。有这样几组数据耐人寻味:新时代十年来,民营经济在发挥“56789”重要作用的同时,民营企业数量翻了两番多,占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80%,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不断提升……事实充分说明,我国民营经济不仅没有弱化,而且在不断壮大;不仅没有离场,而且正在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办事不求人”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是当下的紧迫课题,各界也有共识,但具体的议论,却常常不在同温层。专家热议,部门常议,有时并不切中企业痛点。身在其中的企业,常常不便多议,更不敢“非议”,但对优质的公共服务充满向往,说到了“嗷嗷待哺”的地步,亦不为过。
大兴调查研究,需要大家虚心学习、深刻理解经济场景,走出办公室和会议室,到群众和企业中去,接受市场的教育,及时填补知识空白。唯有如此,才能少点“我一直以为”“情况原来是这样”,多点“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我们要着力把握的底层逻辑,不是想象出来的,是在和企业的高频平等交互中形成的,是在实证和证伪中形成的。下面这些话,都是真切的企业心声,让我们听听:
把优化营商环境当口头禅,但是口惠而实不至,效果是适得其反的;急着总结可推广复制经验、追求“显示度”“能见度”的地方,企业的获得感是打不了高分的;形式很重要,但是形式主义完全没必要;部门的诚信,是全社会诚信的源头,部门得有自觉性和敬畏感;政策少而精,普及普惠,浅显具象,有针对性、有操作性……
各种声音中,企业呼声最高的是办事不求人,让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真正管用,“制度”说了算,而不是“窗口”说了算,不是“经办人”说了算。此外,还要允许企业“小骂大帮忙”——我们总说“问题导向”,那就落落大方鼓励企业吐槽,把问题、困惑、疑虑说出来。相关方面认真倾听、从善如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企业感到安全安心了,预期就好了,信心就强劲了。
呼唤更多的营商环境“啄木鸟”
优化营商环境,让作为用户的企业来实事求是地、善意地“找茬”“纠错”,是很有必要的。平心而论,当前的营商环境,总体上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但个别领域、个别地方也存在“返潮”“反复”。譬如,有的地方,对企业“甩”出两张牌。第一张牌,“在我们这里,你有任何事,都可以找我,我来处理”。第二张牌,“你必须承诺,今年交多少税,明年增长多少,后年又是多少”。第一张是温情牌,第二张是指标牌。
这两张牌,都是企业不想要的,甚至反感的。企业,企业,人加止,知进退,心无旁骛,好好做事情。一家企业,一个企业家,把大量时间花在对公共部门的关系处理上,肯定是不健康的。你找人,我找人,人人找人,最后的结果是全社会效率、效能的“趋低”,是多输。另外,企业成长需要过程,对企业提“当年落户,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的类似要求,只能逼着企业善巧方便“搬砖头”,在各地之间筹划税收分配。如果是全新的企业,来不及生长,只好硬着头皮打肿脸充胖子,埋下很多隐患和“原罪”。这是明晃晃的指标“壁垒”,亟待打破。
如果不能容慢、容小、容散、容乱、容失、容败,我们的企业家们就不敢冒险,不敢潇洒地天马行空,更难言企业家精神。真正伟大的创举,往往是在没有压力甚至“自由散漫”的前提下,才能在过了某个阈值后,突然“爆冲”出来。大家都知道信心比黄金更珍贵,其实还应该加一句:信任比信心更珍贵。管理部门要信任企业和企业家,要像对待外资企业一样对待本土企业,像对待头部企业一样对待中小企业。这对部门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等本领,提出很高的要求。
现实中,个别部门下意识地沿用旧的游标卡尺,“绝对避险”,不敢眺望和畅想新赛道,把“法无禁止皆可为”硬生生操作成“法无列举皆不可为”,嘴上“店小二”,手里“铁锤子”。各个部门的手势、松紧度还不一样,今天和明天也不一样。企业需要花大量精力去解释,时间成本几乎成了最大的商务成本。怎么办呢?需要持续推进学习型职能部门建设、系统集成、改革联动,在供给侧下功夫,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优化营商环境,我们要呼唤更多的营商环境“啄木鸟”,也要呼吁专家、部门、媒体更多深入企业,走到市场经济第一线,体恤企业家的急难愁盼,有事好商量、多商量,凝聚共识,拿出精兵简政、放水养鱼的好建议。
环境好了,企业就好。企业好了,大家都好。
“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
“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多少民营企业家践行“四千”精神,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书写着激动人心的创业故事,成就了自己、富强了国家。今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催人奋进,为广大民营企业家创新创业创造提供了更好条件和更大舞台。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关于“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健康”的方针政策,消除顾虑,放下包袱,大胆发展。对广大民营企业家来说,更应主动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强调把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我们对民营经济的鼓励和支持始终如一。广大民营企业家增强家国情怀,继续保持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业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奋进,一定能书写民营经济发展新篇章,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人民日报、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