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炽越 文
高考分数公布后,朋友A就在我们“死党”的群聊里为他儿子的高分报了喜,全体都给了他满满的赞。收到分数单后,A又邀我们几个“狐朋狗友”餐叙,说只是为“撮一顿”找的理由。
餐叙地点在市中心28楼的旋转餐厅,放眼望去,整座城市灯光灿烂,一片辉煌。意外的是A却没有群聊中的喜气洋洋,一问原来是父子俩为填写志愿产生了分歧。儿子想报自己一直喜爱的考古专业,并要填中原地区以该专业驰名的某大学;父亲则从就业角度出发,建议儿子填报重点大学的热门专业,双方争执不下,处于冷战之中。A找我们出出主意,席间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见我笑而不语,A问我有什么高见,我对他说这要看你自己需要什么了。他问此话何讲,我笑道,我给你讲三个故事,听后你自己去辨别。
第一个故事,是听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秦畅讲的。那天秦畅正做一档有关子女教育的节目,讨论时段,一位正在美国某著名大学读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听众,深夜(美国时间)从大洋彼岸打进了电话。
来电人说,他自幼酷爱历史,是班上的学习尖子。高中毕业时,父母分析了当时文理专业就业与收入的不同数据,力劝他读计算机专业。他知道文科中专毕业的父母,收入都不太理想,希望儿子能报考热门的计算机专业。他是个孝顺的孩子,就听从父母的劝说,按照他们的意愿,顺利考上某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时,父母又让他去国外留学镀金,他经过努力,又考上了美国某名牌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父母在旁人羨慕的眼光中,把儿子送出了国。
遗憾地是,他读了6年仍毕不了业。他对秦畅说:“我现在视力急剧下降,情绪低落,几乎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每天两点一线,从宿舍到实验室,再从实验室回宿舍。晚上常常整夜睡不着觉,我不知道我的学习生涯哪里才是尽头。”面对儿子的状况,在大洋此岸的父母也痛苦万分,悔不当初。
第二个故事,是从网上看到的。有一位学霸,各门成绩优秀,从小对烘焙十分着迷。高中毕业后,其开了家贸易小公司的父亲,为了以后可让儿子接班,硬让他去英国学工商管理。儿子开始不肯,老子就哄他,说毕业后如你喜欢面包制作,也可以开一家面包连锁企业的呀。
于是他二话不说,拿着老爹给他的英磅,飞到了泰晤士河畔。经过数年寒窗苦读,他终于拿到了工商管理硕士文凭。学成归来后,老爹非常高兴,要为他摆宴庆贺,他拿出英国某名牌大学漂亮的证书,交到其父手中后,对父亲说,你要的东西我完成了,从现在起,我要去寻找自己当烘焙的热爱了。老爹望着儿子的背影,一脸愕然。
第三个故事,是一位朋友对我讲的。朋友的邻居有一位女儿,是学习尖子,从小喜欢美术,考进初中后被选上了学习委员。姑娘在学习之余,主动担任了学校黑板报的主编,从编稿、策划、排版、书写等,经常忙到很晚回来,但她乐此不疲。
临近中考,学习更加紧张。学校黑板报为配合中考,编辑任务也更繁忙。母亲见她因岀黑版报,三天两头晚归,怕影响孩子中考前的复习,心里十分担心。每天女儿出门读书前,母亲好几次想对女儿说,不要再岀黑板报了,早点回来复习功课吧!但看到女儿高兴的样子,每次话到嘴边又都缩回去了。最后,女儿也真争气,中考发挥正常,考上自己理想的市重点高中。
三个故事讲完,席间一片沉默。慢慢旋转着的餐厅呈现给了我们城市各处不一样的夜景,让我们感受着千差万别中的辉煌。
我想,此刻在万家灯火的一扇扇住宅窗户后面,或许也正在上演类似A朋友父子碰到的家庭“高考剧”,但在分歧、矛盾、争论之间,家长们似乎都忘了最重要的一点,那是孩子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