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复旦大学首发“文化校历”,遴选未来一年近400个学术和文化活动
打开一个卓越而有趣的“复旦宇宙”
  复旦大学首发“文化校历”,为学生打开一个卓越而有趣的“复旦宇宙”。■资料图

  大学的精神在于大学的文化,大学的文化则存在于校园的每一个细节中。

  “人们把沉浸式虚拟空间叫‘元宇宙(Metaverse)’,打开这本册子,仿佛打开了一个‘复旦宇宙(Fudanverse)’。希望大家未来四年用好‘文化校历’,充分领悟和培养复旦人‘卓越而有趣’的特质。”近日,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为2023级本科新生上第一堂思政课,复旦“文化校历”首次亮相。

  从今年新生入学通知书采用科技复活开化纸的“一纸千年”,希望学生永远保存这段人生转折的记忆,到开学之际以一册文化校历助力学生在“复旦宇宙”中畅游,成为卓越而有趣的复旦人——入学细节之处,彰显校方育人之用心:希望每名学生毕业之时,能循着录取通知书和文化校历的“轨迹”,勾勒出自己的大学校园生活,把握大学的文化精神内核。

  引入“赛马机制”动态调整

  湛蓝天空下,水彩手绘的“相辉堂”庄严矗立,这是首册“文化校历”的封面。“相辉堂是百年复旦文脉的象征,是复旦人的精神家园,蓝天象征了学术的天空、文化的天空。”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晓清说。

  翻开“文化校历”,9月迎新季中,“每月推荐”里既有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望道项目”开放申请,也有“百团大战”学生社团招新活动;9月2日的“生物生态学学科周”拉开“文化校历”重头戏“学科周”的帷幕;中山医院学生文化艺术活动月,全国高校天文摄影大赛作品展开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如果用‘三原色’来形容,‘文化校历’由三方面的文化活动构成,百年传承的红色基因文化,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术、学科文化。”陈玉刚介绍,近400场活动被纳入“文化校历”,平均每天最少有一场活动。

  据悉,这是复旦大学第一次用校历形式对学校文化活动进行集成,第一次用“文化校历”形式对全体师生告知,第一次全体学科通过“学科周”展示自己的文化,彰显综合性大学优势。

  “文化校历”并非一成不变,将引入“赛马机制”,根据当年活动质量进行动态调整。目前的1.0版本以纸质手册呈现,同时将通过校园网建设“文化校历”栏目,及时更新和补充重大学术和文化活动信息,进一步规划互动功能,如订阅推送、报名参与等,使用户体验感更强,使用更便捷。

  “这本‘文化校历’是我1996年在复旦读本科时就一直期盼的东西,复旦的活动那么多,校园生活那么精彩。”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辉说,从“文化校历”的排版来看,不管活动级别大小,即使是学生办的小活动,都放在了一起。“如果说学生培养最好的方式是‘泡酱缸’,而这本文化校历就是‘酱缸’里调料的菜单。”

  以铸魂为中心彰显复旦精神

  “初入校园,每一个学生最先接触的就是校名、校歌和校训,这些都是大学文化之所在。”裘新曾在不同场合谈到,每个人都有两个精神家园,一个是家乡,一个是母校。而一所大学卓越、丰富的文化,方能使其当得起“精神家园”这四个字。

  “何为复旦?何以为复旦人?”第一堂思政课上,裘新向所有新生提出了一个问题。问的虽然是复旦,但问题的背后更关乎中国大学和大学生的使命和精神品质。

  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为了国家需要,一生曾三次转变学术方向;1955年,在上海第一医学院(即今天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时任副院长钱惪等一批骨干带头下,402名上医儿女响应国家号召,远赴重庆白手起家筹建重庆医学院,无怨无悔支援西部建设……

  “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是一代代复旦学者矢志不渝实现学术理想的真实写照,也为校训中的“博学笃志”做了完美注解;而复旦校训中的“切问近思”,则是意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能够坚持问题导向的传统。

  “文化校历”,缘起学术文化校庆。

  复旦大学118周年校庆之际,学校轮番呈上了31场学术报告会。如此高频密集,师生反响热烈。大学校庆应是学术的校庆、文化的校庆,能否将这种做法常态化、机制化?

  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党委决定启动“文化校历”建设,将其打造成为“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复旦版的示范性引领性项目。

  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玉刚介绍,希望通过“文化校历”建设,让师生和校友能够每天都在校园“邂逅一场学术报告,邂逅一场文体活动,邂逅一场社团活动,邂逅一场高水平展览”,让精彩纷呈、师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成为联结复旦人的集体记忆,让每一位复旦学子在这一沃土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如何成为卓越而有趣的人?

  今年6月,在欢送毕业生时,裘新曾提到,两个鲜明的1%让复旦大学培养的学生在茫茫人海中焕发出独特的“复旦气质”。这两个1%,分别是理想主义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正是这两个1%构成了复旦大学特有的文化。

  “所谓卓越,就是要为国家答好‘附加题’,成为能一次次实现超越、不仅超越别人更超越自我的创新之才;所谓有趣,是能够掌控自己的精神世界,让生命充满生动和乐趣,并深深吸引和影响周围人的灵魂有趣的人。”在和本科生们交流时,裘新专门分享他对“卓越而有趣”的理解。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卓越而有趣的人?裘新说,成为卓越的人,首先在于志之卓,在于做第一等事业,把个人“小目标”与强国“大时代”紧密耦合,这是成才的不二选择;其二在于学之卓,非学无以广才,因为做“附加题”要有深厚的学问根基;其三在于行之卓,在于善读无字之书,要做善作善成的行动派,而不是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要在实践中深切立体地认识和把握国家、民族、世界和整个时代。

  成为有趣的人,在于把兴趣和好奇心当作最好的老师,唯有对未知星空的好奇和兴趣,方是仰望星空的驱动力。“复旦以校园文化丰富多彩而著称国内,上海高校长期流传‘玩在复旦’,而这个‘玩’字与学业一点都不冲突,而是形容践行自己理想、发挥个人才华、促进个性发展的状态。”裘新鼓励新生全心徜徉于妙趣横生的大学生活,不要辜负这一段人生中最美好多彩的旅程。

  复旦大学的文化校历是一个开放的工作体系,此次推出的是1.0版,未来还将邀请师生共同参与2.0版、3.0版的修订完善,师生校友共建共享复旦这座学术殿堂、文化胜地。

  ■黄海华   姜澎

  (来源:解放日报、文汇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健康
   第07版:资讯
   第08版:专题
打开一个卓越而有趣的“复旦宇宙”
“社区规划师”如何在社区打造一条人文纽带?
杨浦时报文化05打开一个卓越而有趣的“复旦宇宙” 2023-09-07 2 2023年09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