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2日,上海体育大学召开“大思政课”重点试验高校建设推进会。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上海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李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刚出席。
活动现场,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图书馆、黄浦区委宣传部、杨浦区委宣传部、上海铁路公安局、上海市公安局特警总队、上海教育电视台八家单位和上海体育大学共同签署了“青春奋斗路”大思政课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合作各方将通过建立共商推进机制、打造实践课程体系、共建多元协同师资、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等途径,共同推进上海体育大学“青春奋斗路”大思政课建设。
中共四大纪念馆、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李白烈士故居、国歌展示馆、中国证券博物馆、上海市总工会沪东工人文化宫(沪东工人运动展示馆)、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上海电信博物馆、奉贤区奉城镇朱墩村九家单位,成为上海体育大学第一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会上发布了上海体育大学“青春奋斗路”大思政课实践教学8条线路,分别为不忘初心坚信念、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党建探新路、人民城市为人民、东方风来满眼春、凝心铸魂兴文化、美丽乡村展画卷、绿色发展谱新篇,覆盖了23个现场学习点。
上海体育大学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体育高等学府,“大思政课”建设是一次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重置教学场景、创新教学方法的教育变革。(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上海体育大学通过开门办思政课,与上海人文行走相结合,把面向上海市民的人文行走学习资源,转化为面向青年大学生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
在中共一大会址寻找不忘初心的信念,在静安区苏河湾寻找基层党建的创新,在杨浦滨江寻找人民城市理念的实践……上海体育大学组织了5个团队200余学生分别奔赴5条线路开展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正在上海体育大学读研的学生陈鑫隆收获满满,“上海是一个新旧结合的城市,在基层党建中,社区为老年人、青年人做了很多事情,令人震撼,在行走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千里江山图。”
上海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张瑞青告诉记者,让00后大学生走到社会大舞台去办大思政课,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去触摸时代的脉搏,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更具体笃行的目标。
记者从上海体育大学了解到,作为上海首批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高校,上海体育大学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目标,有效整合党的建设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现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推出了党建育人专项计划、课程体系建设计划、实践教学创新计划、区校协同共建计划、优质师资提升计划、教学改革攻坚计划等六项行动计划,切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当天,推进会后,还举行了善用“大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学术研讨会。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曹文泽教授和上海市社联副主席、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教授分别作了“关于大思政课的深入理解与实践把握”和“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报告。■陈涛 宗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