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解放日报 因配合上博东馆文物搬迁和布展等事宜,上博人民广场馆临时闭馆两个月。10日9时,上博人民广场馆大门重启,除了最新的“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大展的第三展“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正式向公众开放,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明清家具馆、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四个常设展也同步免费开放。重启首日,不少观众直言“高兴”“雀跃”,“逛博物馆、看展览已经是上海的一种生活方式”。
短暂分别两个月,再次开启的上博人民广场馆在不少老观众眼中“一样,又不一样”。场馆布置陈列看起来和此前并无变化,中央大厅如上半年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时一样布置出主题舞台,为当晚的博物馆奇妙夜活动做准备;此次特展设在二楼,刚刚举办完“实证中国”展的一楼特展厅和对面的古代青铜器馆均未开放。
入馆之后,不少观众率先来到二楼的“对话达·芬奇”特展处——首批观众中不少人专程为此而来。进入展厅,一些观众直奔展览最重要展品之一、意大利唯一允许出境的达·芬奇作品《头发飘逸的女子》而来,有观众介绍自己的特展观展心得“先看重点展品,再整体看一遍,最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展品再细看一遍”。
“实物给我的震撼远远超过任何精细的图片和影像。”一名女观众站在这幅作品前端详良久。据她介绍,来之前她已看过不少这幅作品的高清图像,“这幅画是画在木板上的,很多翻拍图无法避免把木纹也记录下来,看起来很驳杂。但是站在实物面前,这种材料带来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画中的女子真实、温柔,这是相机无法记录的美。”
展览现场被设计成曲径通幽的模式,透过拱门、花窗,观众往往在欣赏一件展品时,不经意一回头就能看见另一件同题之作。另一部分观众选择根据展览动线移步参观,“这样更能理解策展思路。”
据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凌利中介绍,上博提出“对话”创意后,意大利方非常有兴趣,主动根据出借的展品与上博商议可对话的中国艺术品;这一创意也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主动提出合作意向。
与特展同步,上博人民广场馆四个常设馆也再次开放,其中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呈现精品文物共计117件,换展更新后呈现了许多久未露面的佳作,唐代《草书法华玄赞卷》、北宋黄庭坚《楷书狄梁公碑册》和明代唐寅《黄茅小景图卷》等纷纷亮相。虽是常设展,但两馆通常每半年更换一次展品,自1996年以来已向观众展示约600件书画名品,“常展特办、常办常新”。■简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