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凤 文
下午和晚上,我都守在电视机前收看釜山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
下午是国乒男团对阵韩国男团的半决赛。我心情愉悦地对老公说:“无论男团或女团,中国队总是妥妥的胜者。”但是5局3胜制的这场半决赛却打得难解难分。打头阵的王楚钦输了,打三单的马龙也输了,樊振东力挽狂澜拼下两局,将比分板到2比2,再战决胜局的王楚钦,用胜利救赎了自己。有个球,他与对手林钟勋,为世界观众贡献了堪称经典的对抗球,王楚钦连续狂击15板 ,打得林钟勋忙不迭倒地救球。赛场呐喊声、欢呼声鼎沸,连央视女解说员高菡也兴奋地惊叹:整个赛场的房顶都要被咆哮声掀翻了。
我激动难抑的心情还未平复,晚上国乒女团对阵日本女团的决赛,竟然上演了与国乒男团相同的版本。首先出战的孙颖莎获胜后,陈梦、王艺迪接二连三失利。孙颖莎披挂再战,以干脆利落的3比0战胜早田希娜,将比分扳回到2比2。出战决胜局的陈梦拼尽浑身解数,3比1战胜张本美和。国乒女团再次荣获考比伦杯。
2月25日晚上,国乒男团与法国男团决赛,国乒不负众望地直落3局完胜对手。还是打头阵的王楚钦,将菲利克斯·勒布伦打得跺脚摇头难以招架,为观众奉献了一场酣畅淋漓的乒乓球视觉盛宴。国乒男团亦又一次荣获斯韦思林杯。乒乓球竞技的无穷魅力,张阿姨我如果在比赛现场,也会随着球迷跳跃狂欢的。我们的国乒队,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团结进取,努力拼搏,台前幕后总能拧成一股绳,取得优异战绩顺理成章。
我不会打乒乓,却极爱观赏乒乓球赛,这源于上初中时阅读了一本介绍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书籍。近些年来,我还似乎看出了一点“门道”。
如今的外国乒乓球队中,有不少“中国面孔”,诸如:德国队的华裔韩莹和邱党,法国队的华裔袁嘉楠,日本队的华裔张本智和、张本美和兄妹,韩国队的华裔田志希等。有趣的是这些华裔队员出战国乒队员时,往往输多赢少。我得意地对老公说:此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水土有异,环境不同嘛。
乒乓球被誉为中国的“国球”,比赛中常有旗鼓相当、难分伯仲的局面,就看谁的意志力、临场应变能力更强。世界女乒头号人物孙颖莎的临场对抗能力就很亮眼,被球迷誉为“有大心脏的小魔王”。但是观众观看比赛时也必须具备“大心脏”啊。看孙颖莎比赛,有几次眼见着陷入绝境,对手似乎胜券在握,但她却能绝地反击。记得有次孙颖莎与德国女队韩莹的1/4决赛,有一局以14比12险胜,让我紧张得直呼心脏受不了。
国乒过五关斩六将中也曾遭遇“滑铁卢”。2023年杭州亚运会时,中国两对女子双打都止步于8强。孙颖莎/王曼昱败北于日本队;陈梦/王艺迪更被印度“怪球手”姐妹打得晕头转向。而本次女团世乒赛,国乒女团第一场小组赛就遭遇印度队,她们的怪球,令孙颖莎失掉了第一局,幸得有“王大墙”美誉的王曼昱两场连克印度队扳成2比2,孙颖莎决胜局力克印度队,才以3比2胜出。我惊呼:“差点大船翻在阴沟里啊。”
当今世界乒坛,不少外国队敢于启用年轻人。在混合团体成都世乒赛上,日本队户上隼辅/张本美和爆冷逆转王楚钦/孙颖莎,而美和年仅15岁。综观中日整场的混合赛,日本队硬是将比赛拖进最后一盘,双方打了13局,国乒才以8比5险胜。中日PK,仍将是今年巴黎奥运会的一大看点。
再看法国队的勒布伦兄弟,17岁的弟弟和20岁的哥哥,赛场上都是狠角色,兄弟俩已立下了在主场巴黎奥运会夺牌的目标,亦是国乒夺冠路上不小的的挑战,不进则退啊。
中国乒乓球运动的普及和强大,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运动员积极投入这项运动,值得中国队自豪,亦是鞭策国乒队员不能懈怠,居安思危、砥砺前行的动力。
又踏层峰望眼开,更扬云帆立潮头。巴黎奥运会正向世人走来,张阿姨坚信,国乒年轻优秀的运动员会接踵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