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料峭春寒六安行

  ■任泳先 文

  我对安徽六安的概念很淡薄,仅限于知晓当地名茶六安瓜片。

  有幸参加“六安号”挺进大别山首发团的参访活动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安徽六安是革命老区,赫赫有名的大别山就在六安辖下。

  第一天的行程中,站在闻所未闻的淠史杭灌溉工程纪念塔下,第一次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孤陋寡闻。

  淠史杭灌溉工程涉及淠河、史河和杭埠河三大水系,横跨长江、淮河,覆盖江淮地区的皖豫两省四市十七个县。

  展陈中的独轮车,许多年轻人可能连见都没有见过,这是当年淠史杭灌溉工程的主要运输工具。用着那些铁锤、钢钎、铁铲和箩筐等原始工具,人拉肩扛,劈山填川,引水上岗,淠史杭工程从1958年动工,一直到1975年淠史杭灌区管理局成立,皖西数十万民工坚持奋斗了17年。为了确保工期进度,最多的时候,居然有80多万民工同时奋战在淠史杭工地上。

  在4亿多个工作日里,淠史杭工程总计开挖出6亿土方,贯通了2.5万公里渠道、6万多座渠系建筑物和1200多个中小型水库,以21万多个塘堰为架构,成功搭建了“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成为新中国建立以来兴建的最大的灌区。

  “当年挖出的土方,如果以高度和宽度均为1米来筑堤,这条长堤可以绕地球13圈半。”听着讲解,仔细看着图片和文字介绍,心中难以抑制地泛起层层波澜。

  抬头细看这座纪念塔的外形,像极了闻名中外的黄鹤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凡亭台楼阁,几乎都与文人墨客有关。而眼前这座仿黄鹤楼造型的淠史杭灌溉工程纪念塔,让我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这是我记忆中第一座为了纪念伟大的水利工程而兴建的纪念塔,用以纪念六安人民为了战胜旱涝频发的自然灾害而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后来的行程中,我们来到位于霍山县境内的素有“霍山八景之一”称号的六万情峡景区,还有大别山彩虹瀑布、霍山大峡谷漂流、大别山主峰景区白马尖、屋脊山景区、佛子岭风景区和铜锣寨景区,还有一个很不错的陡沙河温泉。

  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天堂寨,气温还是比较低的,路上积雪未消,山壁上的冰凌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折射出莹莹的光。登上天堂寨的玉屏峰,峰顶的树上都是皑皑白雪,上海很少见到如此雪景。玉屏峰顶,正是一脚跨两省的交界处。穿行在早春的阳光里,我们尽情呼吸着大别山区清冽而新鲜的空气。

  金寨县是闻名全国的将军县,历经反围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六安老区先后有30万子弟加入红军和解放军,投入革命,而金寨县就有10万优秀儿女,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1947年7月,刘邓大军的战时指挥部就在金寨县的这座宅院里面。门口有对联,也有横批,上联是:刘邓妙举千里挺进横纵黄淮大转折;下联是:军民联战万马奔腾风卷南北主沉浮;横批是:扭转乾坤。当年根据党中央的决策,刘邓大军渡过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使我们的解放战争实现了由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的伟大转折。

  我们一行专门去参访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

  在展厅里那丰富的图片、文字和实物中,与我们一起同行参访的红二代徐海平,再一次见到了自己父亲徐兴华的遗像。

  徐兴华是金寨县人,是个不折不扣的老红军,1935年7月在长征途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历过无数次的战斗,在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奋勇杀敌。新中国建立之后,徐兴华成为了我国航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此次随千里挺进大别山的首发团再次回到金寨县,再次看到陈列在革命博物馆里的父亲遗像,再次感受故乡人民对革命军人和先烈的崇敬之情,徐海平激动得热泪盈眶。

  新中国建立之后,金寨县籍的将军一共有59名,其中上将一人,中将8名,少将50名。在金寨县牺牲的10万余名革命先烈中,无名烈士高达9万多人。

  红军广场上,由刘伯承元帅题词的“燎原星火”烈士纪念碑,高高矗立。共和国和六安老区的人民,将永远铭记金寨县的革命先烈和先辈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所作的伟大贡献!

  走在金寨县城,可以看到不少有着红色基因的道路,红军大道、将军大道等。在金寨县城,还看到了“八月桂花遍地开纪念广场”,原来我们这一代人非常熟悉的那首《八月桂花遍地开》,它的曲调就取材于金寨县,当年由一个名叫罗银青的当地才子填词。

  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由红二代徐海平提议,我们唱起了金寨籍的红歌《八月桂花遍地开》,这歌声源自那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源自我们的红色基因和血脉,源自我们对六安老区的革命先烈和先辈的无比崇敬,源自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湖光
老有所乐学拉二胡
料峭春寒六安行
南岸
在“228”了解变迁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料峭春寒六安行 2024-04-09 2 2024年04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