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眼镜、留着齐刘海,玩起机器人来溜得很,聊起红外线、LED等话题时“两眼放光”,这是上海财经大学附属杨浦区国安路小学学生张甄。“大家看,这是我参与设计的智能温湿度机器人。上面的传感器,可以测量空气中的温度和湿度值,并实现语音播报……”4月22日,在学校第三届科技周开幕式上,张甄落落大方地介绍着自己的作品,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当天的活动邀请科技类兴趣社团的学生代表进行成果展示,“秀”一把科学的魅力。
张甄来自机器人社团。她说,一年级时听说机器人社团的存在后,当即就决定报名入社,每周的社团课都是她最兴奋的时刻。
科学教育正在校园“起飞”。去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足见中小学科学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
当下,国安路小学已按照难易程度,开设了无人机、科创小制作、三模、头脑OM、机器人等多个科技类兴趣社团,最受欢迎的社团现已有近40人报名参加。此外,学校每周设置两节科学技术课,鼓励学生们参加校外科学竞赛,勇敢追求自己的科学梦。
借助视频展示自己参与设计制作的“云霄飞车”,这是代表三模社团上台的潘奕帆。“我是二年级加入社团的。以前就一直对车模、船模感兴趣,没想到学校也有这样的社团,特别好玩!”在潘奕帆看来,科技类兴趣社团是寓教于乐的最佳代名词。
记者了解到,国安路小学本届科技周以“科技点燃梦想,创意点亮童年”为主题,开幕后,学校各年级陆续开展“飞跃时空之环”——纸飞机竞赛、创意滑坡小车、“一张纸的桥”等竞赛项目,并组织开展航空科幻画、航空模型展示活动,引导学生以日常生活为媒,走近科学、了解科学。
“我很喜欢看机器人动起来的样子,觉得很有成就感!”张甄说,“在这两年的社团学习过程中,大家每周一起上课,跟着老师研究科技,收获了很多知识。我和科学的距离似乎更近了一步。”
今年春季学期开学后,国安路小学新改造的科技长廊正式启用,设置了“人工智能”“探索宇宙”“热爱科学”“我的中国芯”等关键词,展出显微镜、物理学模型、机器人模型、动物标本等。“课后,孩子们可以在科技长廊学到更多知识。而且,科学与技术课,也在科技长廊上,”国安路小学科技备课组长黄安鸿告诉记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孩子对科学的兴趣需要从小培养,我们正在这条路上不断努力。”■记者 汤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