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汇报 世界首例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成功,25年糖尿病病史患者被治愈。记者日前从上海长征医院获悉,该院殷浩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程新团队在国际上首次使用干细胞来源的自体再生胰岛移植疗法,成功治愈一名胰岛功能严重受损的2型糖尿病患者,目前该患者已彻底脱离胰岛素长达33个月。相关成果于近日刊发于国际期刊《细胞发现》。
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导致失明、肾衰竭、心脑血管意外、截肢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造成酮症酸中毒或无意识低血糖而致死。我国糖尿病患者众多,其中近四千万患者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注射治疗。血糖难以控制的严重患者只能通过移植疗法干预,即从捐献的胰腺中提取胰岛组织进行微创注射来避免并发症的进展。然而,受制于供体严重匮乏、胰岛分离技术复杂等因素,目前临床需求很难满足。如何在体外规模化地再生人胰岛组织,成为一项世界性的学术难题,并得到广泛关注。
上海长征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殷浩介绍,相关科研团队历经十余年潜心研究,利用患者血液中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重编程为自体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并使用国际首创技术,使之转变为“种子细胞”即内胚层干细胞,最终实现在体外再造胰岛组织。目前,该项技术已趋于成熟,是再生医学治疗糖尿病的一项重大突破。
这项技术的首例受益者为一名59岁男性,患者有25年2型糖尿病病史,并发展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于2017年接受肾移植。但由于其胰岛功能近乎衰竭,每天需多次注射胰岛素,未来存在极大糖尿病严重并发症风险。
2021年,这名患者担忧自己的低血糖,尤其考虑到血糖控制不佳对供体肾脏长期生存的不利影响,于是在上海长征医院接受了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治疗,术后第11周开始完全脱离外源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拜糖平、二甲双胍)在术后逐步减量,并在第48周和56周彻底撤药。患者空腹及餐后C肽等关键指标较术前显著提高,证实胰岛功能得到有效恢复;肾脏功能等随访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也提示该疗法可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
团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教授程新于2012年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内胚层干细胞及其改良类型,其在胰腺、肝脏等定向分化的特异性及体内安全性方面具有优势,是体外规模化再生胰岛、肝脏等组织的优选种子。
除了首例严重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团队还成功开展并治愈了多例脆性1型糖尿病患者。殷浩说,未来课题组将聚焦干细胞来源再生胰岛组织的相关研究,进一步开发无需免疫抑制的通用型再生胰岛组织,为长期依赖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提供新的治愈疗法。■李晨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