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涛 文/摄
凤南一村、东郸小区拆除重建,内江大板房成套改造,杨浦城市更新工作跑出了加速度,摁下了“快进键”,居民群众拍手叫好。
如何进一步优化城市更新方案?如何建设群众更满意的15分钟生活圈?杨浦区人民建议征集办近日在江浦汇·宝地中心,举行“以城市更新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杨浦滨江示范带系列活动。
现场,华东政法大学教授虞浔作为主持人,区有关职能部门、街道、大学生代表和热心群众齐聚一堂,通过交流的方式,探讨城市更新的“金点子”。
共同探讨:城市更新工作如何更细更实?
城市更新工作,一直受到居民的高度关注。“原拆原还的房型不满意怎么办?是不是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社区居民朱阿姨率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近年来的城市更新案例中,原拆原还是非常受老百姓欢迎的一种方式,能留在故土,还能住上新房。但假如一些居民不喜欢原拆原还的房型,还能有更多选择吗?
据介绍,当前,杨浦区房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在探索这一问题。在此前的凤南一村拆除重建项目开展时,房管部门早期共设计了9种安置房型对外进行公示,后续根据群众建议,前后6次对方案进行了重新设计和颠覆性修改,讨论了百余次,最后设计出19种安置房型供选择,提高居民的满意度。
成套改造过程中,改造方案如何更贴合居民实际需求?社区居民李先生说,成套改造确实给老百姓居住环境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基础设施焕新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希望能改善。
当前,杨浦区老旧房屋成套改造根据群众意见建议,努力在更新设计上做到让居民们满意。今年完成签约的内江大板房成套改造项目中,原本设计的新房是没有电梯的。但内江大板房的居民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他们提出了住上电梯房的心愿。“我们立即修改了房屋设计方案,让内江大板房成套改造实现了‘私人订制’。”杨浦区成套改造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蔡晨滨在现场表示。
此外还有居民提到,城市更新后能否保留家门口有特色的小店?城市更新项目在推进过程中,一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在外租房有一定的困难,希望政府多做一些工作,能够协助解决这些问题……有关部门也给出了回应,“老百姓喜爱的特色小店,在符合法律法规条件下,支持保留下去,店面不止是烟火气,也是城市文化形象的一部分。”“在目前实践过程中,有少部分的老年人提出了这样的困扰,我们最终通过帮助联系其家人或者帮助寻找一些合适的房源,共同与房东沟通等方式,最终都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
未来蓝图:“人民建议征集”肩负更大使命
活动中,上海市杨浦区人民建议征集江浦汇特色基层联系点揭牌。
江浦路街道办事处主任蒋勤表示,积极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是赋能群众共治的有力渠道,在建议征集工作的助力下,街道一脉三园等社会治理品牌开花结果。未来,街道将继续探索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新实践,不断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现场,瑞安集团就“可持续社区的内涵以及如何将城市更新融入整体商业大格局”相关内容进行分享。以五角场创智天地为例,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务必要注重商业元素的融入,以经济为引擎,适应消费升级的趋势,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为城市更新提供前沿思考和先进实践案例。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是人民城市新实践的应有之义,是创新发展再出发的必然要求,是重振杨浦“一股劲”的有力检验。此次活动围绕城市更新主题,共谋城市可持续发展,开启了2024年上海人民建议征集杨浦滨江示范带建设的新篇章。
当前,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正从上海的一项创新工作转变为一项肩负使命的社会工作。新征程上,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将肩负更大使命、承担更重责任、发挥更大作用。杨浦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主任孟涛表示,“人民建议征集活动最大的好处是,老百姓可以随时随地提出意见和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又能及时给予答复和回应。如果意见建议具有可操作性,我们会尽快落地落实,形成政策或者制度,方便百姓生活,让杨浦城市更新高质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