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博物馆迎来一个有些特别的“亲子家庭参观团”,“团长”10岁,“副团长”8岁,不仅负责现场带队,还“承包”了博物馆参观之旅的策划、招募、排车、指挥等工作;一笔亮橘、几抹浅蓝,色彩丰富,线条颇具“二次元”感,小区围墙实现“华丽转身”,她用自己的美术特长,为高中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各个居民区拿出“看家本领”,文艺节目接连登台,穿上衬衫、戴上领带,大学生自告奋勇“挑”起睦邻文化节主持人的“重担”……杨浦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居民自治中,“斜杠青春”正火热。
把社区活动的选择权、组织权交到“斜杠少年”手里
暑假期间,博物馆无疑是深受青少年儿童及其家长欢迎的“热门打卡地”。“列队!请小朋友们站左边,家长们站右边……”近日,位于杨浦的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迎来了一个有些特别的“参观团”。这个“参观团”来自长海路街道佳泰居民区,由14个亲子家庭组成,他们统一戴着“小黄帽”,辨识度很高。
团中有两个孩子与众不同,他们的脖子上挂着工作证。正忙着清点人数的是“团长”,名叫陈蕴琪,今年10岁。陈蕴琪告诉记者,她提前参与了活动筹备会,对整体流程、物料准备等都提出了设想,“小黄帽”也是她的建议。“我是主动报名做团长的。这是我第一次策划活动,没想到有这么多细节都要考虑进去,很不容易,但也很有意思。”
本次活动的“团长”“副团长”,不仅负责现场带队,还“承包”了这场博物馆参观之旅的策划、招募、排车、指挥等工作。
“副团长”兼“采购员”常天睿,年龄更小,只有8岁。在带队过程中,他却丝毫不怯场,还主动为大家拍起了集体照。“平时参加活动,都是爸爸妈妈和老师告诉我应该怎么做,但这次,我第一次拥有了主动权,体会到了管理一个队伍是什么感觉。我觉得很好玩!”
把社区活动的选择权、组织权交到孩子手里,是长海路街道佳泰居民区的自治“新姿势”。佳泰居民区“斜杠少年团”,是今年正式“出道”的长海路街道4个高质量社区自治项目之一。陈蕴琪、常天睿都来自这个“正青春”的自治队伍。
记者了解到,佳泰居民区共有约1000户居民,其中400户家中有3-14岁的未成年人,占比超三分之一,暑期青少年社会实践的需求量较大。今年4月,长海路街道邀请上海杨浦区壹家家庭指导服务中心担任“社区治理品牌规划师”,集中推出一批高质量社区自治项目,其中,佳泰居民区积极招募青少年儿童,成立“斜杠少年团”。
“斜杠少年”,顾名思义,他们不仅仅满足于“学生”或“孩子”这个身份,还致力于自主策划社区活动,在居民自治中“挑大梁”,成为社区的“小小管理者”。今年7月,“斜杠少年团”的暑期系列活动拉开序幕。每次活动前,“斜杠少年团”都会派出一名或多名成员,统筹活动事宜,并负责现场带队。
常天睿的妈妈笑言:“参加‘斜杠少年团’是孩子自己的坚持。他想多多参与社区事务,我们当然支持,这能够培养他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让他更加全方位地发展。”
社区创新治理,为了居民,也依靠居民。今年,长海路街道创新与第三方社会组织的合作机制,不断盘活优质资源,打造自治亮点,提升居民参与度,进一步提高自治项目和社区实际需求的匹配度。
“悠长假期”,博物馆参观之旅只是“第一站”,小小“斜杠少年”们还将继续奔走在自治之路上,感受“斜杠”之乐。“小朋友最懂自己需要什么,开展的活动也最能收获同龄人的认可。”壹家家庭指导服务中心负责人刘婧说。
青春的汗水“挥洒上墙”,为小区“增色添彩”
今年6月,臧静然刚刚高三毕业,出于对画画的热爱,她报考了设计类专业。近日,在长海路街道浣纱四村居民区,臧静然用自己的美术特长,为高中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笔亮橘、几抹浅蓝,色彩丰富,线条颇具“二次元”感,小区围墙实现“华丽转身”。这得益于上财附中学生受浣纱四村居民区之邀开展的集体墙绘。
“非常好玩。这是一幅尺寸很大的作品,大家非常尽心尽力,体验绘画的乐趣。我也在这里结识了很多热爱画画的学弟学妹。”臧静然说。
记者了解到,总长200多米的三面文化墙以“法正家兴”“睦邻如家”“家和平安”为主题,由上财附中的往届学生帮忙设计,18名现届学生参与绘制。
高一学生毛希琦是墙绘小队的新手。她告诉记者,因为对志愿服务很感兴趣,所以报名参加了这次活动。“夏天出来画画,难免有些辛苦,但我一听到小朋友们对我们作品的赞赏,还有一些爷爷奶奶的好评,就感觉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我觉得很开心。”
墙绘小队中,不少学生都有美术特长,对他们而言,墙绘既是发挥所长的实践,也是新鲜的体验。“我以前只画过素描,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色彩绘画,所以一开始对配色、调色等都不太清楚,我就一边自己摸索,一边和同学们合作,大家互帮互助来完成。”高一学生徐智杰表示,“这是一次积累经验的好机会,能帮助我更好地步入下一阶段的绘画学习。”
墙绘过程中,居民们也忍不住“手痒”,在学生们的帮助下,在自家小区围墙添上亮眼的几笔。
文化墙墙绘,是长海路街道整合优质资源,传承“家”文化,以党建引领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一个缩影。
“带着‘我是谁’这样的疑问,我成为了两个孩子的妈妈。在她们还是小小的婴儿开始,我就和她们进行亲子阅读,期待孩子们在阅读这条路上尽快找到关于‘我是谁’的答案……”长海路街道公益妈妈大联盟的“故事妈妈”带头人邱玲,从阅读着手,在社区“牵”起了一个亲子阅读文化圈,让孩子们走出家门、走进书本,探寻“我是谁”的答案。
2023年度杨浦区最美家庭代表刘魏巍则这样描述他眼中的“家文化”:“事实上,很多人都有温暖的闪光点,值得其他家庭成员去发现、弘扬,只是我们中国人崇尚低调和谦逊,所以很多闪光点被‘埋没’了。如今,我们越来越多家庭站上了社区舞台,把很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挖掘了出来,让更多人知晓,其实这些闪光点并不平凡,维系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很不容易,需要每个人的倾力守护。”
“家”文化,无论对于小家,还是社区大家庭,都是和谐友好的代名词。浣纱四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跃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运用好校企资源,让“家”文化在社区不断开花结果。
穿上衬衫、戴上领带,他自告奋勇“挑”起睦邻文化节主持人的“重担”
各个居民区拿出“看家本领”,《打腰鼓》《上海歌谣》《上春山》等文艺节目接连登台……日前,四平路街道抚顺路社区睦邻中心第二届睦邻文化节现场,居民们齐聚一堂,津津有味地看起了节目。
穿上衬衫、戴上领带,来自鞍山四村第二居民区的大学生蓝智超,自告奋勇“挑”起了本次睦邻文化节主持人的“重担”。“社区睦邻中心是我们共同的家。感谢这次睦邻文化节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走出家门,认识邻里,共同编织属于我们的邻里记忆。”蓝智超说。
现场既有精彩的节目看,也有好玩的游戏玩。在游戏互动《一个比划一个猜》环节,“围观群众”们积极上阵,一个表演、一个猜题,孩子们也“不甘示弱”,欢声笑语不断,大家的距离被悄然拉近。
后续,四平路街道还将举行爱心义卖、幸福游园会、趣味桌游运动会等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邻里交流。
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睦邻中心是百姓家门口的‘会客厅’,我们希望这里有好看的节目,有好玩的游戏,还有温馨的市集活动,有趣亦有爱。”■记者 汤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