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领导下的一切改革事业,也都必须以“人民至上”为根本的价值取向,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上海更加自觉地坚持改革的民本取向,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谋划和推进改革,应注重将“为民造福”体现在改革全过程、全方位,实现目的、过程、结果有机统一。而解决民生问题,也应着重强化改革引领,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善于从“解决一个问题”上升到“解决一类问题”,让好事实事可持续、广覆盖。
杨浦:建设近悦远来的开放友好创新城区
大学路两旁,人们坐在咖啡桌前谈笑风生。他们在聊昨晚吃的那顿大餐有多划算,聊周冠宇在上海主场的精彩首秀;也在聊运行出错的程序哪里需要debug,聊自己的新点子有没有市场……大量的科技创意、产品创新,以及同行合作、上下游订单,都诞生在这些咖啡桌前的对话中。大学路是杨浦区咖啡馆最密集的一条马路,而包围了大学路的大创智,也是杨浦乃至全市科技企业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声网就是从咖啡馆里成长起来的“独角兽”企业。2014年,声网创始人赵斌来到大学路,在一栋写字楼的8层租用了几个工位。老员工回忆,当时的办公空间捉襟见肘,大家讨论问题、见客户、谈项目、聊合作,很多时候都更愿意下楼找家咖啡馆。“咖啡馆有种轻松的氛围,有些天马行空的点子,会议室里可能不太好意思说,喝咖啡的时候顺口就说出来了。事后证明,这些点子还不错。”
依靠这些在咖啡馆里冒出的点子、谈下的合作,如今,声网已是全球实时互动云服务的“隐形冠军”,全球集成RTC(实时音视频)能力的社交App中,超过一半使用的是声网的技术和服务。声网API已赋能社交直播、教育、游戏电竞、物联网、AR/VR、金融、保险、医疗等20多个行业、200多种场景。
长期以来,杨浦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持续优化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软环境”,加快升级城区功能形态“硬环境”,全领域彰显创新环境吸引力,让各类创新要素更好地有机融合、充分迸发。
在大学路所在的大创智,杨浦加快铁狮门“智慧之眼”双子塔业态引入、功能落地,探索建立数字化“元宇宙青年社区”,着力提升大学路“科创街区”形态功能,培育壮大“文化+科技”产业集群,不断放大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品牌优势,打造更多“烟火气+书卷气、人文景+科技流、时尚风+国际化”的创新生活街区、创新生态社区。
前不久,B站毕业歌会在大学路附近的江湾体育场举办。这场歌会,对于表演嘉宾而言,也不仅仅是一场娱乐歌会,而越来越像一个与年轻群体沟通、联结的公共空间,所有人在这场青春告别式里完成情感共振。杨浦也借这场歌会,与B站一起陪同毕业生们积极迎接未来。
在杨浦滨江,围绕“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的示范区域、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绣带、民族伟大复兴的绽放窗口”的战略定位,杨浦加快建设“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加速推进美团上海科技中心、哔哩哔哩新世代产业园、抖音集团上海滨江中心等项目,永安栈房、毛麻仓库、明华糖仓等修缮改造项目陆续投用,与中信泰富合作开发八埭头历史风貌保护地块,滨江南段核心区域功能陆续落定。
杨浦不仅创新转变城区开发建设和管理模式,整合升级城区功能,提升城区品质,还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此前,杨浦发布优化营商环境7.0版,坚持以企业获得感和感受度为评价标准,共安排了5个方面150项举措。
自2018年以来,杨浦区连续7年制定并实施区优化营商环境1.0-7.0版改革方案,推出数百项改革举措。在投资审批、办税便利、创业就业、人才引育、包容审慎监管等领域不断提升服务和监管质效。推出全市首个线上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医疗机构选址“零跑动”、跨省远程“虚拟综窗”等创新做法,完成首例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业务。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江浦社区162街坊新建幼儿园成为全市中心城区首个建筑师负责制试点项目。完善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机制,全面推行轻微违法不罚清单,2023年办结适用免罚清单案件近3000件。
深化企业数据合规改革试点,在全市率先发布《企业数据合规指引》,成立企业数据合规服务工作站,推出首款公益版企业数据合规智能平台,保障数字经济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上海市委网信办的支持下,全市首个大模型生态服务站在杨浦揭牌,为企业大模型合规备案提供前期咨询、过程对接、后期跟进,以及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等服务。杨浦也获授全市首个区级“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涉企侵权信息受理服务站”,以“四个一”工作举措全力优化全区营商网络环境,提升企业获得感、满意度。
未来,杨浦将一手抓好“软环境”建设,让各类创新主体顺心办事、安心经营、放心扎根。另一手抓好“硬环境”建设,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更高品质的工作生活空间,将杨浦全域建设成为近悦远来的开放友好创新城区。
各项改革如何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形成“1+1>2”的“化学反应”?
全面推广“一企、一照、一码”应用;建成全市统一的地下管线数据库;建立涉外商事纠纷诉讼、仲裁、调解一站式多元化解机制……今年初,《上海市坚持对标改革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印发,28大项150小项任务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新动力。这是上海连续7年发布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从1.0版到7.0版,持续迭代升级的行动方案,成为我国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更加集成高效的生动缩影。
在总结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这是一场改革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从前期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中期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现阶段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蹄疾步稳、有力有序解决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问题。改革方向目标清晰,战略部署明确,方法路径高效,实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深化的历史性转变。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70多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和中央深改委会议,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事项,点面结合、统筹兼顾,构建起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例,中央层面建立起了一套条缕清晰、逻辑严密的机构改革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了改革思想一致、认识一致、步调一致,使这场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势如破竹、有序推进。“机构改革能如此推进迅速、衔接平稳,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部署和有力引领”,一位新组建部门负责人深有感慨地说。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为改革指方向、谋方法、明路径,我们才能凝聚最为广泛的改革力量,增强改革的整体效能。
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新时代以来,改革进入深水区,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就是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的生动注脚。我们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让山川披绿、碧水长流,同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让林海生金、绿富同兴;我们既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形成常态化外部压力,也通过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改革,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实践证明,避免“头痛医头”,善打“组合拳”,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使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就能形成“1+1>2”的“化学反应”,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
事业发展没有止境,深化改革未有穷期。坚持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统筹各领域改革进展,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向前进,就一定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改革成果人人共享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领导下的一切改革事业,也都必须以“人民至上”为根本的价值取向,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上海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首提地,理应更加自觉地坚持改革的民本取向,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这是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的应有之义,也是今天继续高举改革开放旗帜,进一步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应有之义。
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改革为民”首先是一种价值追求,看是否真正践行群众路线、站稳群众立场,真正与人民群众建立发自内心的情感连结。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可以说,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痛点难点,就是改革的关键点、着力点。
在推进具体改革事项过程中,特别是面对多元复杂挑战和“两难”“多难”问题时,要学会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民心账”,从群众期盼和长远效果考虑问题。必要时,应当自觉克一时之难、忍一时之痛,该调整的利益坚决调整,该打破的藩篱坚决打破,以改革的勇气和决心换群众幸福、换长治久安。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考察上海,要求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并强调“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谋划和推进改革,应当始终以此为标准,并注重将“为民造福”体现在改革全过程、全方位,实现目的、过程、结果有机统一。而解决民生问题,也应着重强化改革引领,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善于从“解决一个问题”上升到“解决一类问题”,让好事实事可持续、广覆盖。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被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七个聚焦”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上海强调,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这就意味着,各项改革决策、规划,特别是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改革事项推进,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基于“人民视角”而不是政府部门、领导干部自身习惯和便利的视角考虑问题;要撬动激发多元协同力量,而不是只靠自上而下、单兵突进。评价改革成效,也应以人民的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为标尺,让改革举措得人心、可持续。
(来源:上观新闻、解放日报、人民日报)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