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参观上海监狱陈列馆

  ■王智琦 文

  从媒体获悉,上海市提篮桥监狱已完成整体搬迁,归并到青浦区青东农场监狱片区,位于长阳路与东长治路上的原提篮桥监狱10幢监楼将进行保护性开发,静待焕新重生。

  我曾三次参观过提篮桥监狱。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因工作关系,两次随区政法、纪监部门到提篮桥监狱,开展普法和警示教育,实地考察在押犯人工作和生活现状。印象深刻的是,牢房内三面是墙,走廊侧装有铁栅栏门,门上锁着一把据说是英国人特制的三档舌锁。狱警从铁栅栏门前走过,室内即可一览无余。在手工劳作室,身穿蓝白条格囚服的犯人都在埋头干活,对近在咫尺的参观者视若无睹。

  去年八月十五日,我随某区专业学会又一次走进提篮桥监狱,这次是参观设在里面的上海监狱陈列馆。恕我孤陋寡闻,提篮桥监狱原来是中国抗战胜利后,最早审判日本战犯的地方。始建于1901年,后于1903年5月正式启用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华德路(提篮桥)监狱,一直到1935年才正式形成现有规模和格局,最多时关押犯人8000多名,号称“远东第一监狱”。抗战胜利后,提篮桥监狱陆续关押了180多名日本战犯,其中有侵华日军第34军参谋长镝木正隆少将等,中国当局把他们从日本东京押抵至提篮桥监狱。1946年2月28日,法庭宣判镝木正隆等5名日本战犯死刑。4月22日上午8:15分,镝木正隆被处以绞刑。

  我们参观了这间位于十字楼三楼的绞刑房,房间不大,触目可见一根管状形的绞架上,挂着一根套索。地上有个方正的孔洞,两侧装有活动地板。受绞刑的战犯被黑布口袋蒙住头,站在活动地板上,绞架上的绳索勒紧颈部、捆束手脚后,活动地板向两边打开。绞刑房内闷热不堪,抗战13年,两次淞沪抗战,日寇对原闸北地区狂轰滥炸,生灵涂炭,中国军民浴血奋战。予生也晚,未遭逢战争,但不能忘却历史。

  上海监狱陈列馆所在的这幢楼,我们参观时已经清空出来,不再关押犯人,陪同参观的警官特地来到一间狱室前,这里关押过汪精卫妻子陈璧君,她曾担任过“国民政府中央监察委员”。抗战胜利后,陈璧君被关押在苏州监狱,新中国成立后又被转移到提篮桥监狱。中国近现代著名人物如章太炎、邹容、任弼时、王孝和都曾被关押在这里,监狱的苍翠花草间,有一尊王孝和烈士牺牲时,毫无惧色、微笑赴死的全身塑像,历史风云在此际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云南之旅
童年的月饼
忆上海博物馆之旅
参观上海监狱陈列馆
走街串巷的工匠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参观上海监狱陈列馆 2024-09-10 2 2024年09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