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曾经的杨浦滨江,码头林立、工厂密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老厂房被闲置废弃,曾经的长白228街坊,是上海的“两万户”工人新村;如今,在杨浦滨江,全息数字沙盘、微型图书馆,让人们可以更便捷地触达杨浦的百年革命史与工业史;长白228街坊已经成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一站式打卡地”……杨浦人民城市新实践,让“百年工业文明”在市民群众的生活中“落地成诗”。
“这里所有的变化,都是围绕着人发生的”
“哪怕只是隔几天来杨浦滨江,也一定会发现新变化。”对杨浦滨江党群服务站杨树浦驿站人人屋站讲解员张蒨而言,人人屋和杨浦滨江不仅是工作场所,也是家门口的好去处。她说,这片昔日的工业锈带,正成为更多人爱来、常来的生活秀带。“这里所有的变化,都是围绕着人发生的。”
“人人屋如其名,人人建、人人享,是人民城市理念在基层的实践和生动诠释。”张蒨回忆说,2018年,人人屋作为首批杨浦滨江党群服务站投入使用,这个特别的名字便叫开了。一方面,因为服务站外观由木结构交错搭建而成,形似一个个“人”字;另一方面,这个服务站的建设初衷,便是以人为本,打造能满足市民游客多元化、高品质需求的新空间,推动城市基层治理的新阵地。
5年来,这里不仅成了市民游客在杨浦滨江的“打卡点”,也通过融入人大代表联系点、“人民建议直通车”平台等功能,让人们的“金点子”成为助力人人屋提升、赋能杨浦滨江发展的“金果子”。
杨浦滨江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并入选我国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曾经的滨江岸线码头林立、工厂密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老厂房被闲置废弃,如何焕新发展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7年,黄浦江两岸45公里滨水公共空间贯通开放,以人人屋为代表的滨江党群服务阵地陆续涌现。人人屋自运营以来,全年无休,配备专业解说员,涵盖便民服务、休憩交流、阅读体验等功能。便民服务设施不断升级,既有直饮水、微波炉、无线网络、充电器等日常所需,也有血压仪、握力器等医疗保健设备。
这里的全息数字沙盘、微型图书馆,让人们可以更便捷地触达杨浦的百年革命史与工业史。“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等先进典型不定期受邀来此讲述红色故事。此外,滨江留影明信片、时事播报、知识在线竞答等互动体验以及“行走滨江党课”等,都让越来越多市民游客来到人人屋,其中不只有白领、居民、学校师生、“两企三新”员工,甚至还有国外宾客的身影。
如今,在5.5公里长的杨浦滨江岸线,人人屋这样的党群服务站点已从最初的3个发展到如今的10个,从滨江起点一直延伸至共青森林公园,形成了党群服务体系:秦皇岛路码头站以传承红色基因为特色,雨水花园站以科普绿色生态为主题,电站辅机厂站集中展示杨浦百年大学、百年工业、百年根脉、百年市政的发展变迁……人们每步行六七百米,就能走进一间基础设施齐全的党群服务站歇歇脚,为身心“充电”。
人人屋周边景点也“串珠成链”,功能更完善:在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可以看到杨浦滨江的前世今生,也能见证旧改、城市更新为上海注入的发展活力;在绿之丘,可俯瞰滨江美景,也可观摩互联网大厂推出的特色产品,参加亲子活动;在世界技能博物馆,能了解技能人才成长故事,也能体验全息投影、人机交互、裸眼3D等前沿科技……还有建设中的古船博物馆、滨江图书馆等,为这片区域增添更多魅力和活力。
“跨越70年,我在228等你”
20世纪50年代,上海建设了一批“两万户”工人新村,杨浦是如今唯一保留成套“两万户”历史风貌住宅的区。这批“最后的两万户”,就在长白新村街道的228街坊。它不仅是杨浦“百年工业”历史的见证,也是上海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的缩影。
2016年,228街坊被列为上海12个城市更新项目之一,也是杨浦区政府重大项目之一。在短短106天里,首创性地通过“三个100%”协商征收模式实现旧改动迁。在旧改中,228街坊采用“挖掘、重构、强化、传承”四个步骤的记忆传承模式,保留和修缮了部分旧建筑,也有合并、复建和新的功能注入。去年春天,集特色商业、社区服务、“两万户”历史记忆展示及长租公寓等复合功能的新型社区和文化商业综合体焕新亮相,成为老旧小区众多的长白新村街道“最靓的仔”。
去年11月,上海工人新村展示馆在228街坊开馆,满载工业记忆和时代印痕的这座展示馆就开在修旧如旧的“两万户”住宅中,是上海市第一个全面展示全市工人新村建设发展历程的综合性展馆,一揭幕就引发了一代人的集体怀旧。来这里参观打卡的,不仅有周边居民和专程从郊区“赶回家”的老街坊,更有中老年人从全市各地赶来,在“二八大杠”“搪瓷水杯”中重拾记忆。近一年过去,展示馆已迎来5.1万人次造访,中外参观团达到340批。
项目经理周添悦表示,展示馆里最受欢迎的就是用实物复刻出的“两万户”生活场景展示,花棉布的“国民床单”、盖着钩花头巾的五斗橱、又窄又硬的木板床……许多参观者都在这些场景中一秒穿越回到上世纪,沉浸在拍照中不能自拔。
展示馆还有一处复古风浓郁的上咖咖啡馆和光明小卖部,中午和下午的高峰时段,餐饮区能有五六成的上座率。麦乳精、上海牌咖啡、光明橘子汽水……这些昔日的“网红”饮料又在这里成为餐桌上的热门美食。
228街坊里有一块创意路牌:“跨越70年,我在228等你。”从昔日的工人新村,到如今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一站式打卡地、年轻白领进入职场的住房第一站,这里,已经从最后的“上海两万户”,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人民城市样板间”。■孙云 单颖文
(来源:新民晚报、文汇报,配图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