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享秋凉

  ■陈茂生 文

  吃了月饼便是“秋分”,一年中昼夜间隔最平均的一天。

  这几天,菜场里张老板的摊位又开始热闹了。他擅长将整条大青鱼剖开,分成鱼肚、鱼肉、鱼皮,制成鱼圆鱼片分门别类出售,据说要比卖整条鱼要赚得高很多。但高温天气,鱼肉易腥臭变质,最理想的情况是现切现卖但难有这般凑巧。面对既不能不做又不能多做的两难,张老板在摊位前贴个二维码,言明“高温期间只接预定”。道理没错,众人无怨。无预约的,稍晚些去碰巧能买点“尾货”,但很多时候只能空手而归。菜场生意讲究“随缘”,如此一来二去,摊位前就冷落了不少。

  好在气温终于开始走低,乐呵呵的张老板逢人就说:“乡里说法‘禾火为秋’,收拾好庄稼,乘着秋凉弄点好吃的。”

  今年的“秋凉”姗姗来迟,“立秋”过后还有高温警报连发。在以往的年头里,过了9月15日工厂“高温季”就告结束。把所剩无多的清凉饮料分送给依旧热情似火的年轻人,门庭若市三个月的“冷饮间”就熄灯落锁“明年请早”了。

  此前,在车间噪杂闷热环境中坦胸露肚的“魏晋风度”也悄然不见了,凉爽清风吹得心神荡漾也吹皱一汪秋水。很多年过去,依然记得第一阵秋风吹进溽热车间时的那片欢腾,在空调机属于稀罕奢侈品的年头,很多人就是在一呼一吸的畅快吐纳中感觉秋凉“驾到”。

  待磨叽很多时日的气温稍有一点下降的意思,小区门口一早就有了拖行李箱等旅游大巴的人们,准备到山林乡间休闲数日,还有埋头做旅游攻略的“达人”相互交流,双休日参观各个艺术展览的算是“城市旅行”了。当然,些许秋凉带来的不仅是锦上添花,更多是生活当中让人莞尔的点滴变化。

  在小区里来回穿梭的快递小哥,终于去掉脸上遮阳的围巾、手上冗长的袖套,那曾是抵御紫外线的一道“防御工事”。高温那几个月里真难为了他们,虽然很多次在家门口递上特意准备的矿泉水,却始终没看清容貌。如今,远远看着骑“小电驴子”轻快地驶来的,原来都是一个个帅气的小伙,手臂上黑白分明的印记,是刚过去的暑热留下的印记。

  路边晨跑的人也增加了。虽说“夏练三伏”是强身健体的正确路径,但高温天里汗流浃背毕竟难受,且容易晒黑。有一些人便敬而远之了。而在容易“贴秋膘”的时节“唰唰”地跑上几公里,即便临阵磨刀也应鼓励。

  两千多年前,也在秋风萧瑟、鸿雁南归的时节,汉武帝刘彻率文武百官“祭祀后土”后在楼船上“饮宴中流”,感觉秋凉渐起挥笔写就《秋风辞》,后人读着“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感觉景色空旷风光苍凉。

  两千多年后,诗人郭小川笔下的秋天是“大雁即将南去,水上默默浮动着白净的野鸭;秋凉刚刚在这里落脚,暑热还藏在好客的人家。”在预感社会巨变在即的诗人眼中,秋凉弥漫稻麦清香、蛙鸣蝉噪,每一扇柴门后还有酽酽暑热、淳朴笑脸,如此秋凉氤氲着敦厚地气。

  “天凉好个秋”,不管王公贵族还是贩夫走卒,四时轮回由不得谁。一起喝茶是“茶友”、一起打牌是“牌友”、一起喝咖啡是“咖友”,秋风送爽中,一起共享秋凉就是“秋友”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当年与小虫为伴
共享秋凉
鸡鸣晓雾
欣然起行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共享秋凉 2024-11-05 2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