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杨浦聚焦人民城市建设这个主题,突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条主线,在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迎接十一届区委十次全会召开,本期2、3版为读者奉上杨浦的“人民城市故事”,呈现杨浦城市建设的累累硕果,人民城市新实践的“实景画”正徐徐展开……
从1.0进阶至7.0,杨浦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方案不断升级的背后,是杨浦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最暖城区”的不懈努力;自《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生效后,杨浦成功完成了凤南一村、东郸小区拆除重建以及内江大板房成套改造,全力打赢“小梁薄板”收官战,城市更新跑出了加速度;从社区长者食堂里的一餐饭食,到体育健身中心里的一场比赛,从养老机构里的一束阳光,到社区托育宝宝屋里的一张笑脸……杨浦积极回应人民之盼,推动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不断优化完善;发挥高校院所集聚、创新创业活跃等特色优势,杨浦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数字经济,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从1.0进阶至7.0,这一方案如何让杨浦更宜居、宜业、宜商?
如果说,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阳光、土壤和空气。那么良好的居住环境,对于企业人才而言,就是家门口的“幸福生活圈”。
家门口就有公司班车,步行至轨交10号线也仅需3分钟。“我早上一般7:30起床,7:50在门口坐上公司班车,基本上8:20就坐在办公桌前了。周边买东西也很方便,周末我们经常会去悠方生活广场或五角场逛一逛。”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的青年职工董力源“一家三口”今年在新江湾城的新家开启了新生活——董力源不仅能和女友一起养猫,通勤也方便了不少。
杨浦区是上海高校密集度较高的中心城区之一,拥有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10余所知名高校,7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集聚了18万名大学生和全上海三分之一的各国留学生。毕业季,针对应届毕业生们政策不熟悉、租房经验少、房源信息缺乏等常见问题,杨浦接连举办保租房毕业季进校园,面对面就政策条件、申请流程、房源分布等多方面开展了政策解读和宣传介绍。
安居才能乐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保租房建设,也是杨浦引才留才的重要工作之一。为让新市民、青年人、有志者留得住、住得好,杨浦通过精准画像、靶向施策,织密“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住房保障网。今年以来,杨浦保障性租赁住房加快建设步伐,一批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陆续上市。
今年,全市首条实现高架跨越的无人机航线正式开航,开航首日即送出159单工作餐。该航线从五角场合生汇出发,在控江路路口穿越高架,最终抵达互联宝地·杨浦园。这是美团继商圈、公园配送之后开设的又一条新航线,旨在试水园区应用场景。新消费场景的落地,标志着低空物流配送有望从“小众试点”变为“大众体验”。
低空经济既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又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去年,美团在杨浦落地上海中心城区首条无人机航线,拉开了政企在低空经济领域合作探索的大幕。此次新航线落地,同样是杨浦积极响应《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相关要求,通过加强政策支持、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杨浦将无人机技术广泛应用于物流配送、城市治理等多个领域,力争在低空经济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和城市管理水平。
今年7月31日召开的十一届区委九次全会强调,要聚焦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率先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率先建成新质生产力策源高地、标杆产业培育高地、先进生产要素集聚高地,推动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成为经济高质量增长主要驱动力。
杨浦将加快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未来,更多应用场景将在杨浦不断解锁。
当前,杨浦正在全力打响“杨数浦”产业品牌,区内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已达7000家,集聚了抖音、美团、B站、小红书、京东达达等一批新生代数字经济领军企业,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正逐步构建。2023年,杨浦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超过2600亿元,占全区企业营收总额的40%以上,约占全市的1/6。提出打造营商环境最暖城区的杨浦区,如何服务好数字经济的发展?
两年前,杨浦首创重点企业首席服务员制度。目前,在原有25位首席服务员团队基础上,杨浦从全区一线招商和企业服务人员中选派140余人组建服务管家队伍。由管家实时对接企业需求、监测企业发展情况、畅通企业信息下情上达,并抓好管家队伍建设,确保管家落实相关服务。
同时,杨浦还对区内25个部门和12个街道已出台和执行的政策及公共服务项目进行梳理提炼,形成了涵盖专项资金、科技支持、企业荣誉、人才服务、税务服务和其他等各个领域共46条的“政策干货包”并点对点给到企业。12个街道结合属地化服务优势和功能定位,推出“一街一品”项目。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温暖YOUNG浦,向新而行”全市“营商环境巡礼”第一站活动中,杨浦集中发布服务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三项创新举措,检察院服务保障在线新经济十条重点措施就在其中。
“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检察机关用心用情服务企业发展的决心,在检察机关和法治保驾护航下我们也更有信心、更加安心。”美团代表说。自“检察护企”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区检察院共办理涉企刑事案件77件,为企业追赃挽损700余万元。
以人为本,走出具有杨浦特色的城市更新之路
今年年初,杨浦全力打赢小梁薄板“收官战”、旧改收尾“攻坚战”、美丽家园“提质战”这“三大战役”,对老百姓交出了一份城市更新的满意答卷。
曾两度启动未果的内江大板房项目首创“原址回搬 异地置换 货币补偿”多元安置、“历年增量房源 征收剩余房源”统筹使用的改造模式,实现签约首日即100%生效,为其他高密度项目提供成功借鉴;凤城三村130号甲乙丙丁项目仅用3日完成征询、签约、搬迁3个100%,再次刷新全市最快纪录;就在9月24日上午,最后一个小梁薄板黄兴路1039弄项目也交出100%签约的满分卷。
全力打赢城市更新“三大战役”,是杨浦城市更新迈入新境界的里程碑;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提质,是城市更新的全新起点。当前,杨浦正在以“城市有机更新”为支点,全力打造以人为本的人民之城,更加尊重人的感受和体验,兼顾温度与发展。
“我们三代人蜗居在十几平方米的空间内,煤卫合用,一住就是四十年,终于盼到了圆梦新居的这一天。”黄兴路1039弄旧住房小区一户居民喜极而泣,让他更为期待的是,换新的不仅仅是住房,而是整片社区的提质升级。
据了解,黄兴路1039弄旧住房更新项目聚焦群众个性需求,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将把更多功能嵌入公共服务设施。为黄兴路1039弄小区增设生活服务点、老年活动室、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高品质完整社区。
作为人民城市理念首提地,今年以来,杨浦区域内不断涌现出以街区为范畴的城市更新成功范例,立足于“15分钟社区生活圈”,以丰富居民对于文化、体育、娱乐、消费等物质精神生活的需求,创造出更多消费场景,带动整个街区的文体旅展商多维度提质焕新,用系统性思维做好“安居宜居”这篇大文章。
曾经的工人新村228街坊的焕新蝶变,让杨浦长白新村街道成为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标杆.退休的老街坊们围着大草坪晒太阳,年轻的上班族从创寓228鱼贯而出......从日出到日落,全龄人群在228街坊这方土地上乐居、乐业、乐活。
老百姓生活的便利优化得益于商业体的繁荣和高质量发展,这也离不开杨浦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市场主体量质齐升,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所做出的布局和努力。
今年是228街坊焕新归来一周年,长白新村街道以228街坊为核心,按照“内圈、中圈、外圈”,建立了特色“一核三圈”营商环境品牌。在城市更新的宏伟蓝图下,坚持城市空间更新发展视角和居民生活品质改善视角双管齐下,让整片街区焕发新生。
杨浦的“老”与“新”,在地理上并不分隔,而是交织在一起的。老旧社区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比邻而居,老年人和年轻人共享着这片土地的美好。同样的,杨浦的城市更新也并非推倒式大拆大建,而是巧用绣花针功夫在“螺蛳壳里做道场”,通过“插件”式更新,在老百姓的家门口变出新生活。
近日,杨浦人“从小看到大”的四平电影院焕新归来,历经多年改造,除了观影体验升级,影院内还新增餐饮休闲等各类配套服务,同时价格依旧亲民。
前不久,历时三载的一座全新的专业美术馆——敦煌当代美术馆,在上海杨浦正式落成,并以“境象敦煌”作为开幕首展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是敦煌主题的美术馆首次走出甘肃,选择在杨浦永久“安家”。美术馆的选址是一座由旧停车库改造而来的艺术空间,而其所在的长阳创谷园区,正是由中国纺织机械厂旧址改造而来。
城市更新一步步“唤醒”了这些沉睡的老建筑,在老百姓的家门口“变出”了文化新地标,搭建起焕然一新的“艺术会客厅”。如今,老百姓走出家门就能够享受文化大餐,足不出沪就能解锁“何以敦煌”。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随着住房条件的改善,物质生活日益丰沛,人民的感受与体验将是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方向。杨浦老旧社区占比高,由于空间局促不具备整体改造的条件,适合社区的“插件”式微更新正在悄然开展,围绕老百姓养老、带娃、吃饭、健身、理疗康复等现实需求,描绘出一幅“新”意盎然、烟火气浓郁的“生活长卷”。■记者 成佳佳 沈莹
图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