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18日上午,2025全国类脑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推进会在沪举办。大会以“脑智融合·共筑未来”为主题,邀请类脑智能领域国内外权威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等汇聚前沿洞见,深化合作交流,共谋类脑智能发展新路径。
科技部五司副司长董琪、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甘小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与政策局副局长杨列勋、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屈炜分别致辞。杨浦区委书记薛侃,杨浦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尼冰出席。
本次大会在国家相关部门和上海市科委、杨浦区政府的支持下,由中国信通院上海工创中心与上海杨浦科创集团联合举办。会上,类脑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联盟发起成立。类脑智能未来产业基金矩阵在会上首次亮相。会议同时举行上海类脑智能未来产业集聚区启动仪式,首批入驻长阳创谷园区的重点企业代表上台签约。
类脑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联盟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发起,将开展技术标准创新、产业政策研究、投融资促进、数据共享、测试验证、应用示范、国际合作交流等工作,旨在加强类脑智能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加速应用落地,提升产业成熟度。
类脑智能未来产业基金矩阵由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博康共赢基金、道禾基金、杨浦科创集团等10家投资机构联合发起,旨在聚焦类脑智能产业新赛道,支持类脑产业前沿技术研究、落地与应用,完善类脑产业布局,推动区域类脑产业发展。
董琪表示,类脑智能是人工智能发展前沿领域有望成为驱动数字经济、智慧社会发展的战略新引擎。上海正加快建设国际科创中心,创新机制培育未来产业。科技部将持续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统筹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布局,支持推动类脑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甘小斌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部署了加速类脑智能深度赋能,加强类脑智能新产品示范应用等任务。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做强技术根基,加快推进智能产业化;做好赋能应用,持续推进产业智能化;做优产业生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杨列勋表示,上海作为我国类脑智能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始终走在实践前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作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主责单位,将积极支持神经形态计算、类脑芯片等关键研究领域,持续深化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强化青年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鼓励跨学科交叉研究。通过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等,支持上海加速类脑智能原始创新。
屈炜表示,上海正全链条布局类脑智能产业新赛道,强化产品导向,加快应用探索步伐,切实推动类脑智能加快从实验室走向实用化。后续将会在开展高风险、高价值类脑智能基础研究的同时,持续关注相关变革性、颠覆性前沿技术,聚焦类脑智能软硬件系统,打通“研发-验证-产业化”的链路。同时,还将深化协同创新,共建产业生态,建设类脑智能概念验证中心、应用示范场景和未来产业集聚区,加速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国内外区域合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自类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及研究院所、投资机构的200余名代表参会。会上,杨浦区发布了10项支持类脑智能产业的发展举措,包括关键技术攻关、应用场景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创新联合体打造、培育壮大企业集群、支持高成长企业、支持产业活动、支持企业融资、提供人才队伍支撑和健全保障机制等。
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冠宇作题为“共筑类脑智能产业新生态”的主旨演讲,重点介绍了全球类脑智能研发和应用的最新进展、(下转第4版)(上接第1版)我国多部委协同推进类脑智能产业发展的相关举措以及成立产业联盟的必要性。演讲指出,我国类脑智能产业正逐步进入产业化应用探索阶段,亟需搭建平台以加快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张旭,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英国剑桥大学认识与实验心理学教授Trevor W.Robbins,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主任施路平等数位国内外专家作精彩发言,分享目前类脑研究的相关成果。在圆桌论坛环节,嘉宾围绕“共创类脑产业新生态,携手新质未来”主题开展深入交流,提出真知灼见、碰撞思想火花。另外,在同期举办的类脑智能产业发展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旭、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助理乔宇等作了精彩发言。
据悉,上海较早在类脑智能领域开展体系化布局。2017年,上海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类脑智能相关研究,通过深化基础原创理论研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承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等举措,已经在类脑计算芯片、类脑视觉系统研发等方面取得若干重要成果。下一步,上海将持续增强科技战略敏捷和战略主动,布局类脑智能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新赛道,聚焦类脑智能软硬件系统,突出产品导向和应用场景;支持产品研发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应用示范场景;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强化企业引进、孵化、培育,积极培育产业生态;持续开展脑认知机制原理探索和类脑智能颠覆性技术布局,探索通用人工智能的类脑智能新路径。■宗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