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上海人一直用“大”形容杨浦。杨浦之“大”,有着百年工业、百年市政、百年大学的丰厚底蕴。近年来,杨浦之“大”更指向不断壮大的创新生态:知名大学焕发新生、互联网“大厂”茁壮生长。
近期,杨浦之“大”,又添新内涵,吸引了各大媒体的关注——创智天地广场6号楼,一栋崭新的“V聚场”拔地而起。从空中俯瞰,仿佛在这片创新热土上,写下一个硕大的“V”字。
“V聚场”,顾名思义是“网络大V”集聚的创作秀场,为互联网内容创作者提供创新创意创作的舞台。超4700平方米的三层空间内,配备专业摄影棚、配音室、特效制作中心等多种设施,集办公、培训、直播等功能于一体,吸引头部内容创作团队入驻。
随着互联网内容创作者集中入驻,杨浦区“大学-大厂-大V”集聚的“创新大三角”正在初步形成。
本期2、3版为读者带来“创新大三角”背后的故事。
大学的创新动能、“大厂”的平台势能、“大V”的传播效能在杨浦彼此赋能
“大V”创作者活跃在线上,更活跃在线下。在B站UP主毕珩看来,平日里身处的环境,对创作至关重要。
2021年,“种草经济”兴起,部分内容过分夸张的“网红滤镜”引发关注。随即,他与团队创立账号“滤镜粉碎机”,以真实体验打破滤镜。在“滤镜粉碎机”所聚焦的商业与消费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
“因大学、大厂而在杨浦汇聚的青年群体,恰恰是最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人群。”毕珩说,杨浦区的环境,使人总能保持年轻的心态与好奇的眼光,倾听不同的观点。大学、“大厂”交织出的“青春气息”,正是杨浦区构建“大V”生态的底色。
他印象最深的选题之一,便源自年轻人的话题。“2023年,特种兵旅行走红网络,我与同事便策划了‘三天游五岳’的选题。”毕珩说。三天内他们行程4600公里,用镜头真实记录了特种兵旅行极致的“累并快乐着”。
毕珩选择杨浦的另一个原因,是内容“大厂”的平台势能——这也是杨浦区“大V”生态活力的源泉。
B站百大UP主中,超30%扎根上海,近400万名创作者在此挥洒才华。如今,大学的创新动能、“大厂”的平台势能、“大V”的传播效能在杨浦互相交织、彼此赋能。大学开放无界,青春与活力在城市飞扬;“大厂”深耕本地,以线上流量为城市添彩;“大V”漫步街头,用镜头传播城市的风貌。
一个个具体而微的细节,是杨浦对于创作者可知可感的城市温度
大学云集——有复旦、同济、上财、上理工等10余所知名高校和18万名大学生。互联网“大厂”与大学比邻——从五角场到新江湾城一带,B站、抖音、美团、得物等在线新经济企业蓬勃发展。繁荣的“大V”生态,离不开杨浦区全方位对接,为企业发展、人才集聚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精准的政策举措和便利服务。
参观“V聚场”后,B站UP主“上海小马哥Max”告诉记者:最大感受,是被细节打动。
在这处专为互联网创作者设计的空间里,创作中的每一项琐碎需求都被设计者考虑在内:有不同风格的直播间、接待粉丝见面的中型会议室、供创作者忙里偷闲寻找灵感的运动和休息空间,以及供创作者跨界交流、激发火花的开放办公场所……
高能级的“大V”生态固然重要,但一个个具体而微的细节,才是杨浦区对于创作者可知可感的城市温度。不论“大V”还是“小UP”,每一个创作者都能在这里心无旁骛、安心创作。
针对内容企业,杨浦为其举办线下活动腾出最好的场地。7月11日至13日,哔哩哔哩旗下大型综合性展会Bilibili World 2025分会场继续落地杨浦。活动期间,杨浦在五角场商圈同步策划多项配套活动:百联ZX造趣场推出灵笼线下快闪主题店,“二次元”专属接驳巴士助力粉丝玩家转场“吃谷”。
为助力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发展,杨浦正依托头部企业,着力构建产业生态,推动更多产业链企业孵化集聚,培育引进创新创业人才。■肖彤
(来源:解放日报,配图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