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勾勒人民城市建设新图景
区十七届人大八次会议举行分组会议

  7月29日,杨浦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举行分组会议,代表们围绕上海市杨浦区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展开热议,共同勾勒人民城市建设的新图景。

  激活数字经济发展动能,让杨浦真正“YOUNG起来”

  当前,直播经济正在杨浦蓬勃发展。徐丹丹代表分享了自己退休后将在杨浦直播创业的故事,“我有带货经验、也有供应链,杨浦直播经济的火热、创业环境的友好,让我看到了对创业者的包容与鼓励。”从事电视购物主播25年的她特别提及了新晋“网红”——“V聚场”,她认为这正是杨浦集聚产业优势、将“可能变为现实”的生动实践。

  今年7月,杨浦打造“V聚场”,并发布“YOUNG立方”专项政策,吸引全国网络“大V”纷至沓来。徐微徨代表表示,此番“软硬兼施”、服务到家,表达了杨浦对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极大诚意,也是一种政策后勤保障。“扎扎实实起到了‘聚’的效应。未来,我们要继续发挥好‘V聚场’的阵地作用,使之成为‘流量入口’,吸引更多优质内容汇聚杨浦,持续增强年轻人扎根杨浦的黏性,让杨浦真正YOUNG起来。”

  “在这份报告中,‘营商环境’‘人才’‘发展’是高频词。”王博代表表示,企业“出海”常常会面临很多问题,在打响营商环境“最暖城区”品牌时,要为他们披上一件“最暖外衣”,用丰富的产业政策和资源链接为其保驾护航。

  “如何用好杨浦滨江这块‘大衣料子’?滨江中北段的品质建设是关键。”陶红代表建议,对于滨江中北段,一方面要全面加快建设进度,全力优化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以复兴岛为核心,滨江中北段与南段协同联动、互相赋能的“一岛两翼”格局,全力打造世界级滨水空间新典范;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与人才优势,围绕“创新生态实验场、未来产业领航地、复合功能先导区”定位,将实验室里的高新技术积极运用到滨江建设的实践土壤中,切实推动城区能级不断提升。

  顾劼亭代表建议,依托滨江、大学路等区域,推进街区微更新与文化功能重塑,构建“可阅读、可漫游、可创作”的公共文化空间;深化文化治理与服务,持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体系,优化内容创作、人才服务、平台孵化等配套机制,推动文化从“有形建设”向“生态培育”转变,提升治理效能和发展韧性。

  民生提质再发力,让“15分钟”圈住幸福

  “希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能从‘有’向‘优’升级,同时,也建议在‘一老一小’服务方面,突出精准化和温度。”施菊代表表示,当前,杨浦已实现生活圈基础设施全覆盖,建议未来引入数字化管理,通过随申办、社区云等平台动态公示生活圈资源,方便居民查询监督。同时,在精细化管理上下更大功夫,让“15分钟”圈住幸福,让社区“一老一小”安心无忧。

  对于报告中提到的“完整社区”,李汉卿代表认为,杨浦要结合美丽家园、美丽街区建设,统筹推进各项社区专项工作落实落细,及时解决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持续提升城区宜居安居水平。

  针对学前教育,凤炜代表表示,要强化顶层设计,以“集团化”推进各级各类幼儿园“抱团”高质量发展,促使优质资源延伸至每个区域。同时,要创新服务供给,延展普惠服务,积极开展AI赋能学前教育的探索研究,推广“优质园+”集团化办园模式,以强带弱,促进全域保教质量整体跃升。

  陶焱代表建议,加强完善文化产业的招商与配套服务,设立一个文化产业专项服务机构,对区域内文创企业提供更有力、精准的支持,帮助企业更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新路径,鼓励优质文化内容主动进入社区,形成政府社会协同协力的新模式。

  ■宋玥   汤顺佳   成佳佳   毛信慧   朱良城   陆绮雯(见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资讯
   第06版:健康
   第07版:English Edition
   第08版:专题
勾勒人民城市建设新图景
燃动“新引擎”,激荡“新生态”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勾勒人民城市建设新图景 2025-07-31 2 2025年07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