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位患者都是独立个体”
杨浦区沪东老年护理院换位思考提升服务

  ■记者 毛信慧 文/摄

  本报讯 “等我腿好了要去崇明吃螃蟹。”3月24日上午,沪东老年护理院病房内,86岁的董阿婆突然告诉正在给她读报纸的徐思莹。徐思莹一愣,接着便笑着答道:“好呀,等你好了我陪你一起去。”听了这话,董阿婆的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笑容。

  徐思莹是病区护士,自医院3月起开展“假如我是患者”主题活动以来,如今在日常工作中,她总会有意识地多观察老人,多陪他们拉家常,多了解一些他们的内心想法。董阿婆因骨折住进医院后,徐思莹注意到,她的子女因还在上班,只有双休日才有空来探望。只要一空下来,徐思莹便会主动陪老人聊聊天。在闲聊中,徐思莹进一步得知,老人还很想念她的孙辈们,“我和她的孙辈差不多大,陪她说话她会很开心。”

  吃饭时间,护士邢春玲总会在病区走廊里看到一个身影。这个“奇怪的病人”不像别人一样老实呆在病房里,而是喜欢让护工把他推到走廊里吃饭。狭长的病区走廊人来人往,这个病人只是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偶尔扒几口饭,一句话也不说。除了喜欢坐在走廊里吃饭,邢春玲还发现这位病人平时喜欢四处串门,有时还找家属搭话。“当时我就感到他内心有着强烈的社交需求,想要与人交往。”此后,每当遇到这个病人,邢春玲和其他护士都会拍拍他,和他打声招呼,“他会特别高兴。”

  随着本市“关爱患者,从细节做起”文明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人性化、个体化的护理正成为病区护理服务的大势所趋。医院病区现有27名护士,近200位老人,除去管理岗位,平均每位护士要负责10多位患者。“每位患者都是独立的个体”,医院开展此项活动,正是从个性化服务出发,引导护士们从患者角度换位思考。活动结束后,医院还会把这些病人的特点及服务改进建议汇总成册。届时,每位病区老人都将拥有独立的“个人住院档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时尚·悦读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清除铁路沿线违章搭建600平米
“每位患者都是独立个体”
规范餐饮礼仪 扬文明新风
“质量诊所”服务民企送上门
杨浦将集中开展国民体质监测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每位患者都是独立个体” 2014-04-01 2 2014年04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