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漫谈散文的构思

  ■葛乃福 文

  许多朋友爱写散文,然而,往往写得连自己都不满意,原因之一就是不善构思。构思是作者在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古人称构思为“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可见构思的重要。只要构思好了,写起来才能顺理成章,得心应手。

  要学会构思散文,就先得了解散文构思的特点。否则一味盲目实践,免不了要走弯路。散文构思是有它自身特点的。首先,在构思时要注意虚与实的关系。“实者,就事敷陈,不假造作,有根有据之谓也,虚者,空中楼阁,随意构成,无影无形之谓也。”通篇皆虚,则显得空泛;通篇皆实,则不能传神。陆机在《文赋》中认为,构思开始只是意与物的关系,也就是虚与实的关系。散文比别的文学样式更讲究立意,而立意则是虚的东西。熟事虚用,僻事实用。虚从实生,寓虚于实,虚实结合,这是文章的一般规律。在构思散文时,只有透过现象,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才有可能表达事物的意蕴。沈尚青的《十六的月亮》是写皎月的,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是写老榕树的,张秀亚的《种花记》是写栽三色堇的。作家们的眼睛彷佛是一架倍数很高的显微镜,他们能从这皎月、老榕树和栽三色堇中见别人所未见,并运用散文形式将其独特发现表达出来。《十六的月亮》出手不凡,构思新颖,“十六的月,虽不那么圆满,然而仍然澄清明亮”。《种花记》是一支生命的颂歌。《故乡的榕树》通篇洋溢着海外赤子的深深乡愁。

  在构思散文时要注意详与略的关系。一篇散文的内容可以包括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不能都详写,也不能都略写, 详略要得当。在这方面,苏联作家马卡连柯曾提出过密度理论。他认为,密度是指在一定的篇幅中,例如在一页或一章中所包括的内容。详写密度就大,略写密度就小。在不多几页中,把事情描写得非常详细,把最细小的情节,把不仅是外表上难以捉摸的动作,而且连内心中一瞬即逝的变化都列举出来,这样的密度就是最大的密度。散文因为篇幅短小,相对来说,它要求密度大些,更凝炼些,就像一调羹白糖不能让它冲成一锅水,而只能冲成一茶杯水,这样喝起来才有甜味一样。

  秦牧的《土地》说古论今,写得气势不凡,真可谓“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最后提出了令人深思的问题,用设问的形式来概括全文,是这篇文章中密度最大的地方。让秦牧来介绍他是怎样写好这点睛之处的吧:“文章的画龙点睛之处,必须特别强烈和细腻。我自己在写作散文的时候,碰到这些骨节眼的地方,往往放慢速度,特别细心地写。有时甚至另纸起稿,以一两个小时来写那刻意求工的三五百字;再三修饰之后,才把它誊到正稿上去。”

  在构思时要注意曲与直的关系。文如看山不喜平。散文虽短小精悍,但仍可安排得像精巧的苏州园林一般,亭台楼阁,假山水榭,错落有致,曲径通幽。与此相反的是平铺直叙,一览无余,那样的散文读起来就会索然寡味。

  《醉翁亭记》运用曲笔,写得不同凡响。“太守谓谁?”此文开篇设置的这一悬念,环环相接,一以贯之,直到结尾才解开:“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散文写得这样摇曵多姿,引人入胜,也许并不多见。

  在构思时还要注意散与不散的关系。散文不必写得局促拘谨,像小孩子见到陌生的大人那样,而应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放得开而又收得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形散与不散是衡量有否“散文味”的标准。如果通篇均受题旨制约的话,那么,这样的散就不必顾虑。

  李鹏翥的《西湾四笔》是写澳门八景之一西湾的。作者为了让读者看得真切,观得细致,娴熟地运用了散点式结构,将它分成《西湾漫步》、《古堡风光》、《南欧建筑》和《西湾赏月》等四部分来介绍,并多处引用黄沛功等诗人墨客吟咏澳门的诗作,以及旁征博引《香山县志》和《澳门纪略》等典籍,这样写能说不散吗?然而,形散神不散,散是为了不散,题旨始终像一根无形的线,串连全文,牵动着读者的心。如果作者不是这样来写,或许文章不会收到现在这样美妙的效果。

  文无定法。散文构思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可循。它往往因作家而异,因题材而异,因风格而异。同样是写皎月,沈尚青的《十六的月亮》和丁璐的《月到中秋分外明》平分秋色;同样是写母爱,许世旭的《移动的故乡》和张拓芜的《纺车》异曲同工;同样是写故乡,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和郭枫的《老家的树》各呈异彩;同样是写育花,张秀亚的《种花记》和老舍的《养花》各有千秋;同样是写爱书,林湄的《书缘》和郑明娳的《我爱书痴》迥然不同。黄河浪在构思时追求恬静淡雅的意境,张秀亚在构思时善于阐发深邃哲理,郑明娳在构思时注重清新隽永,秦牧在构思时浮想联翩,文思如潮。……即使是同一位作家,在同一条历史长河中,他作品的构思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

  变中也有不变,万变不离其宗。有位评论家说得好:“散文慷慨地接纳了众多文体放弃的素材,拾遗补阙,神情轻松地敲一敲边鼓,或者充当断后的收容队。另一方面,由于散文的无拘无束,因而可以自由穿行于各个历史角落,察觉各种隐密的动向和不为人知的萌芽。这是散文充当文化先锋的时刻”(南帆:《巨大的文体空间》)。断后的收容与文化的先锋或许堪称散文文体的两大亮点,在散文构思时,让我们去过细地领悟它们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时尚·悦读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寻春曲
我多想
暗香满园
水蒲鸡蛋
“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2014-04-01 2 2014年04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