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市政府残工委来本区开展上海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视察活动。记者从座谈会上了解到,在本区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中,主要提出了14项发展指标,截至目前,已完成了12项任务指标,其它两项任务指标也预计在2015年全面完成。今年4月起,杨浦全面实施残联23项事务进街道(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一口受理”,让残疾人享受实实在在的便利。
据统计,本区共有7.6万余名残疾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1%,其中,持证残疾人2.8 万名,残疾人总量位居全市第三、中心城区第二。
自2011年起,本区每年开展残疾人生活状况调查,有针对性地落实各项帮扶措施,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通过推出政府实事项目,为残疾人实施了辅助器具适配、免费健康体检、低视力筛查、重残居家养护、无障碍设施进家庭等实事工程。通过社区“一口上下”帮困体系,三年来,区财政、残保金和社会筹资共投入6312万元帮困金,为5.6万人次对象提供助医、助学、助困、助行等日常救助。而针对低保、高龄、一户多残等重点特困对象,本区特别设计制作了阳光生活保障系列卡——“鑫光助残卡”,将粮油、生活、住房、助学、残车等各类政府转移性支付补贴全部入卡,截至目前,已向全区5500余名对象发放各类补贴605万元。
三年来,本区依托上海开放大学杨浦分校、区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分中心及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等,分类开设高等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班,共投入270余万元,为108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开展集中授课和网络学历教育,为3500人次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提供办公自动化、盲人计算机、法律与心理咨询、烹饪、手语、手工制作等免费技能培训。截至目前,残疾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此外,自去年下半年起,本区整合了96890信息服务平台资源,建立了区残疾人社区生活智能化服务平台,为892名重度残疾人安装一键通电话机,为1700余人次残疾人提供集政策咨询、生活照料、康复医疗、心理慰籍、社区服务、应急求助等为一体的菜单式、便捷式服务,推进科技助残、人文助残、信息助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