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书报亭的姚阿姨是公共厕所的常客,她双腿残疾,行动不便,每次上厕所尤为困难。女工小刘和往常一样迎上前去招呼,“姚阿姨您来了,慢点走。”顺手扶着姚阿姨来到残疾人独立专用卫生间,放好拐杖,帮姚阿姨用厕。多年来的习惯令她们之间显得很有默契,彼此之间贴近而不尴尬。“谢谢啊、谢谢!”耳边传来的是姚阿姨的声声道谢。
公厕保洁工作平凡而琐碎,但也有令人措手不及的突发情况。一天下午,小高和往常一样在公厕内忙碌,突然听见一声无奈的低呼:“哎呀,怎么办啊,这下讨厌了……”声音中带着无助。小高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儿,闻声赶到女厕的一个蹲位前,边敲门边问:“阿婆,怎么了?需要帮忙吗?您先把门打开,我帮您想想办法。”蹲位的门打开了,一股恶臭扑面而来。80岁的老人无奈地看着她:“年纪大了,来不急了呀。”小高忙安慰老人,端来清水给老人清洗,帮她换上自己的工作裤,递上一杯热水,安顿老人休息。老人激动中带着羞涩,握着小高的手久久不放,连连说:“谢谢,真的太感谢你啦,你真像我女儿一样。”小高笑了,朴实的保洁女工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一次夜晚10点,准备下班的小李拖着疲倦的身体正进行公厕关门前的清扫。突然发现蹲位的挂钩上有一个黑色的手包,打开一看,只见里头厚厚一沓红红的百元大钞。她想着失主一定很焦急,就在公厕门口等待失主。清洁班班长迟迟不见小李来班组交班,于是急冲冲地来到小李负责的公厕,得知情况后一起和小李留守在岗位上,终于在深夜11点,等到了匆匆赶来的失主。面对失主的道谢,小李说:“不用谢,爷叔,天黑了,慢点走!”
小刘、小高、小李,她们是清洁女工中的一个缩影,也是爱美爱生活的女儿、妻子、母亲,得到了居民和过往市民的交口称赞。为更好地服务市民,她们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学习简单的英语对话,下班后结伴去敬老院陪老人唠嗑、为老人读报、忙前忙后打扫卫生。朴实无华的环卫女工为上海这座城市的和谐文明奉献着智慧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