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四平路社区的不少居民发现,所在小区的环境面貌正悄悄发生着变化:原先“黄土见天”的绿化带不见了,被郁郁葱葱的草皮所覆盖;随处可见的黑色广告难觅踪影了,不少地方都被刷上新的涂料;道路两旁的垃圾堆物变少了,居住环境有了显著提升……
小区面貌的持续改善,得益于四平路街道在“双创”工作中启动的“发现整改”机制。近期,街道对辖区内1.2万平方米裸露、硬化绿化带进行了补种,还绿于民。此外,街道还对12处小区道口破损、16处人行道板砖破损、7条路面破损、3条无主道路、345个街面景观灯进行了整修维护,并拆除不规范设置广告牌136块,对75块街面店牌进行整治。
发现问题依靠群众
抚顺路363弄小区的居民几乎每天都能看见庞学琪在小区周边往返穿梭的身影。她走路不走直线,专绕S形;不选大路,专挑各种小道;不走平坦的地方,专往各种无人注意的小角落里钻。
作为社区“啄木鸟”队伍的一员,69岁的庞学琪每周都会花近10个小时,走遍她所负责的10余个小区,查找各种社区管理上的“盲点”。一支笔、一本本子、一台数码相机是她每次出行的固定装备。每当发现乱搭建、乱张贴、乱堆物、公共设施损坏等环境卫生问题,她都会按下快门,记录下详细的位置和问题说明,收集汇总后向街道反馈。这位“较真”的志愿者不会放过任何细小的问题,在她的笔记本上,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有涉及。“不能因为问题小就放过,有的居民在楼道堆点东西,看似是小事,却有可能影响整栋楼的消防安全。”
街道这支由16位热心居民组成的“啄木鸟”队伍按片区进行分工,像庞学琪一样,队员们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对社区道路和小区环境开展明查暗访,用手中的纸笔和相机,记录下查找到的问题。甚至是买菜和饭后散步的时间,他们也不放过。“我经常会晚上出来走一圈,因为很多摊贩都要天黑后才出来。”几位志愿者向记者讲述各自的巡访经验。
整改问题凝聚合力
每周四,“啄木鸟”们则会聚集在一起,把各自发现的问题汇总整理后反馈给街道双创办。街道在收到这些反馈后,便会通知居委会,督促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限期整改。“街道现在的响应速度很快,我们反映的问题,大部分一周后就能整改完毕了。”庞学琪说。(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啄木鸟”队伍自今年2月成立以来,共发现小区问题480个,其中小区堆物166处,黑色广告109处,非机动车乱停放53处,乱搭建、乱晾晒、小区内设摊、设施损坏等问题152处,目前已整改456处,整改率达到95%。
除了发现问题,志愿者们还经常围坐在一起,为一些“头疼”问题出谋划策。不少老小区有居民在绿化带种菜的现象,每次整改没多久,他们就会重新种上,屡禁不止,让人颇为头疼。于是有志愿者建议,把各个小区零星裸露、硬化的绿化带补种上绿化,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能杜绝“居民区菜园”的重现。
不少社区治理的“金点子”正是出自这些热心居民。“抚顺路上临近马路的一些居民楼前经常有泥浆,我发现是由于门前的花坛呈斜坡状造成的,一到下雨天,泥土就被雨水冲刷出来了,”志愿者一针见血指出了问题的根源,“建议街道对这些花坛进行改建,提高一侧的围栏。”街道双创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志愿者都是小区居民,熟悉周边环境,有的退休前是居委会干部,群众基础好,我们希望他们能发挥桥梁作用,把更多的群众意见反馈给我们。”
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街道则会进行分类梳理,结合主题周活动,发动机关干部、社区单位、小区志愿者等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双创”工作启动以来,街道先后对257处小区顽症进行了整改,清除废弃物品、楼道堆物、建筑渣土53卡车269吨,拆除小区违法搭建、亭棚120平方米。
此外,街道还组建了“双创”联合执法队,每天开展街面巡视执法,2月以来,出动人员1650人次,车辆580车次,宣传教育1010起,暂扣黄鱼车14辆,大板车1辆,清除黑色广告1730处,取缔乱设摊352处,纠正跨门营业322家,清运大件垃圾22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