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利益多元化和社区矛盾复杂化的现实背景下,如何建立和谐的社区秩序,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社区各种利益主体的良性互动和利益关系的有效调处,良性的社区治理也需要充分发挥各类治理主体的功能。殷行社区分别于2002年和2006年在全区率先建立起社区党建工作代表会议制度和社区代表会议制度,近十年的公职平台运作为推进社区共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非党政机关人士比例提升
去年4月起,殷行街道借三届二次社代会这一契机,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市、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有关精神,从修改社代会章程和完善相关制度着手推动社区共治走向深入。根据社区实际和居民需求,设立实事项目提案、工作评议、文化发展、物业管理、助老服务等5个专业委员会,以较小的切入点提升专业委员会的实际工作能力。
同时,在专委会人员设置方面也一改以往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全覆盖”的局面,有了很大改善。专委会的主任由有一定代表性和号召力的社会名人、能人担任,借助其自身资源推动共治,副主任由相关科室负责人担任,负责提供必要保障。专委会成员则由社委会委员或社区代表担任。
在今年3月召开的殷行街道第三届社区代表会议第三次会议上,去年当选的实事项目提案委员会主任、上海闸电燃气轮机发电厂厂长宋敏强首次代表实事项目提案委员会作2013年履职报告。同宋敏强一样,三届二次社代会上被选为专委会成员的非党政机关人士共46名成员中,机关和职能部门代表仅占22%,企业及社会组织代表占54%,社区居民代表占24%,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占34%。此外,社区围墙和地域限制也被打破,将在本社区内承接项目的外区单位代表也纳入社区代表组成范围。
同时,居民诉求表达渠道也不断被拓宽。不但以条块分割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党建格局被打破,殷行更将社区党建工作代表与社区新村片捆绑对接,划分成多个“小联盟”,新村片书记可以直接将在社区征询到的民意诉求反映给所在“小联盟”的党代表,“民意直通车”同时开启,实现民意收集无时限、常态化。社代会改变以往社区代表每年仅参加一次社代会行使代表权利的情况,在居民区或社区单位设立代表接待点,定期或不定期接待居民,有利于来自各个领域、各种社区单位的代表直接面对居民群众,收集第一手民意诉求。
项目化运作有序推进
殷行街道辖区面积7.98平方公里,人口近20万,是工薪阶层较为集聚的特大型居住区,同时也是全区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社区,目前老年人口已占到总数的29%左右,其中经济困难的老人又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众多困难老人家庭中如何确定受助家庭名单?如何化解老人对于“搬家麻烦、无处可去”的顾虑?这些棘手的问题给助老服务专业委员会带来新的挑战。
2013年5月上旬,由区老年志愿者协会承接、政府出资,为居住条件差、年久失修的老式住房的困难孤寡老人、享受低保老人进行安全性、整洁性、无障碍性等方面改造的“适老性住房改造”项目正式启动,殷行助老服务专业委员会主动接手项目执行的具体工作。
针对“适老性住房改造”项目筹备工作阶段涌现的受助家庭名单确认难、部分老人顾虑多等难题,助老服务专委会主任、市人大代表吴美娟牵头组织专委会成员多次前往受助家庭走访,与老人们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他们的住房情况及对改造的要求,又耐心地做了老人们的思想工作。随后,委员们以集体商议、表决的方式对辖区“适老性住房改造”名单进行了慎重筛选,从街道老龄办初步筛选出的23户低保、纳保、孤老和其他因病致贫的老人中,挑选出相对困难的18户老年人家庭作为2013年“适老性住房改造”项目的首批受助家庭,每户受助老人均顺利收到补贴改造费用约2万元。
今年,各专委会的工作继续有序进行,实事项目提案委员会向每位社区代表发放征集表,并召开了7次座谈会,收集汇总实事项目提案24份。最终,2014年殷行街道办事处确定的8大项24条实事项目中,将近50%是由实事项目提案委员会征集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