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杨浦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判决了一起贩卖毒品罪案件。该案同步通过新民网进行了图文与视频直播,向广大市民宣传毒品的危害,普及与贩毒有关的法律知识。
记者从庭审过程中了解到,今年2月19日15时许,被告人周某与购毒人员董某取得联系,约定以每克170元的价格交易10克毒品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因周某身边并未持有毒品,所以周某随后便向被告人许某以每克150元的价格购买15克甲基苯丙胺。条件谈妥后,当日傍晚5点左右,周某随即向许某的银行账户存款1200元,并约定由许某携毒品至周某位于翔殷路上的住处交易。
随后,当周某与董某在约定的交易地点碰头时,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经民警询问,周某交待了向许某购买毒品的事实,19时许,许某携带毒品至周某居住地时被埋伏的民警抓获,当场从其身上查获毒品甲基苯丙胺15.74克。
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人周某及许某对检察机关提供的案发现场照片、银行转账明细、毒品检验报告等证据均无异议,对向董某贩卖毒品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法院遂当庭宣判:被告人周某和许某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罚款1.2万元和有期徒刑7年6个月,罚款1.5万元。
近期,杨浦法院对涉毒犯罪案件进行了专项调研,发现当前毒品案件犯罪主体呈现“三增多”趋势:即女性罪犯增多,再犯人数呈上升趋势,有固定工作人员贩卖毒品案件增多。当前,新类型毒品制作方式呈现简易化趋势,近几年受理的毒品案件中,海洛因、大麻等传统毒品已很少见,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氯胺酮(俗称K粉)、MDMA(俗称摇头丸)等新型毒品不断增多,咖啡因、硝甲西泮、地西泮等精神药品也多有发现。
另外,调研还显示,高额利润的驱使仍是毒品犯罪高发的主要原因,毒品从入境或生产到最终销售往往存在着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交易差价,为获取非法暴利,使得一些人不惜以触犯刑法为代价,走上毒品犯罪的道路。
据统计,2009年杨浦法院受理毒品案件88件,而2013年毒品案件收案达243件,约占刑事收案总数的23.43%。今年1月以来,已经受理毒品案件138件,超过2009年全年毒品案件收案数。
杨浦法院副院长陈杰华介绍,对于毒品犯罪,区法院坚持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毒品再犯、累犯、涉毒数量较大、向未成年人贩卖毒品的犯罪分子依法予以严惩,提高判处监禁刑的比例;对具有自首、立功等法定从轻、减轻情节的被告人依法从宽处罚,对初犯、偶犯、认罪悔罪态度较好的被告人依法从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