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湿地歌声

  ■周维正文

  “针儿走,线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我爱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在新江湾城的生态走廊,每逢双休日早晨几乎都会有那些饱含深情、旋律优美的歌声乘着晨风飘过,也穿过风雨传来……这是杨浦新江湾城“湿地歌友会”的老年歌友们在活动。

  有不少人还记得,五六年前的时候,退休工人李阿姨骑着自行车,经常来到新江湾城生态走廊的小河边,对着随风起伏的芦苇唱歌。恰巧,有位放鸭子的老人在这里吹笛子。后来,两人结成一吹一唱组合,演唱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竟引来了不少人聆听。再后来,很多听歌人加入了唱歌的行列。有的把朋友介绍来,还有的把家里那一口子也拉过来。除那位吹笛子的歌友伴奏之外,一位擅长吹口琴的歌友也参与进来。

  几年时间,歌友们越聚越多,如今已有60多人,其阵式相当可观。就这样,一个以退休居民为主体。植根于新江湾湿地,充满浓浓草根味的“湿地歌友会”逐步孕育成形。深受歌友们尊重、信赖的李阿姨成了歌友会的“主持”兼“艺术总监”。

  东边是树林,西边是小河,一条道路从中蜿蜒而过的生态走廊,成了湿地歌友会天然的活动场所。他们天冷时在朝阳的小广场上歌唱,享受着和煦的阳光带来的些许温暖;天热时,歌友们在有树荫遮阳一面临水的栈桥上歌唱,悠扬的歌声随着碧波荡漾;风雨天,歌友们就“移师”到一座木亭上。

  歌友们对“歌友会”非常珍惜,尽心维护,尤其是李阿姨更是倾力而为。一年到头,只要是双休日,无论酷暑严寒,或刮风下雨,古稀的她总是骑着自行车提前到场做好准备,等候大家的到来。五年多来,从未缺席过一次。大家只要看到李阿姨在,心就定了。

  一天早上,雨下得比较大,李阿姨的衣服在来的路上就湿透了,但她说,让人冒着风雨来了看到没人再失望地回去,于心不忍啊。

  歌友会主要活动是唱歌。他们坚持主旋律,侧重于经典。开始时,唱的大都是《春天的故事》、《歌唱祖国》等老歌,但时间长了总不能一张口就是“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条大河波浪宽”啊,他们就从《天天把歌唱》、《回声嘹亮》等电视音乐节目中下载比较好听、好唱的歌曲,打印出来传唱。几年下来,不断积累,曲目上竟也有了200多首。

  说是“歌友会”,其实就是社区退休居民聚在一起,自娱自乐唱唱歌。歌友中没有一个是专业的,都是地道的草根,都只是喜欢唱歌而已。歌友们把唱歌当作必修课每次必到,作为自我“陶醉”的一种艺术享受,作为放飞心情的一种方式。愉悦自己,快快乐乐过日子,是歌友们的共同愿景。

  更有的歌友把唱歌作为精神寄托,在歌声中冲淡烦恼,送走忧愁。李阿姨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位。2004年,老伴因病离她而去,几年间家中又两经重大变故,真可谓压力山大。忘情的歌唱,让她走出阴影。还有一位女性歌友,怎么也绕不开家人中发生的不快郁郁寡欢,后来跟着老公来唱歌,随着歌声响起,把什么都甩到脑后。“走过去,前面是个天”。

  “新江湾,小河畔,绿荫映蓝天。晨风拂柳笛声扬,歌声随风传。天之涯,海之角,知音相见欢。莫道已是黄昏时,明朝再相见……”几经接触,感触良多,笔者不禁按影片《城南旧事》插曲的旋律诌上几句词,权当一幅速写,为他们点个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特刊
   第07版:生活·资讯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骊歌
毕业话题
记忆中的“山景房”
湿地歌声
闵阿姨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湿地歌声 2014-07-08 2 2014年07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