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闵阿姨

  ■朱海山文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上海刚解放不久。由于战争的影响,上海这个城市百废待兴,百姓生活十分贫困。

  父亲当时在地处杨树浦的一家机器厂工作,这是一家官僚资本的企业,解放后由政府收为国有企业。由于当时战事重重,企业生产状况不佳,职工的生活极为拮据。我家的情况也一样,因邻居家的一场大火殃及我家,把我家也烧得所剩无几,所以生活更加困苦。

  那时母亲也无工作,家里有哥哥、姐姐、妹妹和祖母等,全靠父亲一人的收入度日。当时,哥哥姐姐都已经在学校读书,我和妹妹还小,在家由祖母照看。母亲是一位很能干的妇道人家,常常在做完自家家务事后,还帮人家洗洗衣服,干一些零话,赚一点小钱,能够补贴点家用。但那时,我们家的经济状况真是十分困难。

  记得有一年的初冬季节,北风吹起,我穿的依然还是单衣单裤,父母亲实在无能力为我们增添冬衣。

  有一天下午四点许,家里来了一位女同志,她身着褪了色的旧军装,头戴解放帽,手里抱着一件棉大衣,年龄大约在三十岁上下,看上去很精神,说起话来也亲切和蔼。

  这位女同志来的时候,我母亲刚巧在家。见了母亲,她作了自我介绍,说:“我姓闽,闵行的闵,是厂里派我来看望你们的。”妈妈得知她是父亲厂里来的,便热情地接待了她。

  我们家平时没有什么客人,这天突然来了这么一位“客人”,我和妹妹都感到很好奇,于是也在一边听着妈妈和她说话,尽管我那时人还小,但是她们之间的对话,我多少还是能够听得懂一些。

  原来,那位女同志是父亲单位里派来进行家访并慰问的干部,特意给我们送“补助款”和驱寒棉衣来的。

  晚间,父亲下班回家,母亲便把下午那位“来客”的事情给父亲说了一下,父亲说:“知道了,听说这个女同志是从部队里刚转业来的干部,也是区委进驻我们厂里工作组的成员,是个共产党员!”“党员!什么党员?”我在一旁插嘴问道。父亲见我在插嘴,十分严肃地说:“人家是个共产党员!是好人!她在厂里就要给我补助,我没拿,哪知她倒是来了个‘送货上门’呀!”

  听了父亲的这一席话后,我明白了,也记住了这位姓闵的闵阿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特刊
   第07版:生活·资讯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骊歌
毕业话题
记忆中的“山景房”
湿地歌声
闵阿姨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闵阿姨 2014-07-08 2 2014年07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