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时报周末·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交大教授发明“便携氧舱”

    一次实验室误操作产生的“气泡”成为一项新发明的灵感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由此发明并实现量产的“便携氧舱”,不仅有望改写伤口治疗历史,也为饱受创口愈合问题折磨的病人带去了福音。

    记者近日看到了这一长相外型酷似iPhone5手机的创口治疗“神器”,它可随身携带,并能24小时不间断地以每小时3毫升的流量向创面提供95%以上的纯氧,形成与伤口面积相同的“局部氧舱”,同时可保持伤口湿润。

    通过临床验证,“便携氧舱”对于慢性伤口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该伤口治疗仪目前已在江苏、上海、广东和山西的多个医院开始使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图说
   第03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4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5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6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第08版:时报周末·艺术
“箱剧场”将亮相文化广场户外草坪
2014年企业退休人员补充计发基本养老金
以“文化创业”带动就业
虹桥商务区“虹桥天地”启用
教育部新规:校长签发高校录取通知书
杨浦区公益电影流动放映排片表
欢乐谷“欢乐海洋”开门迎客
东航开通上海至遵义航线
交大教授发明“便携氧舱”
上海调整伤残人员护理费标准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资讯04交大教授发明“便携氧舱” 2014-07-12 2 2014年07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