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时报周末·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特点

    ■上海市位育中学 魏源
    我在上海博物馆青铜器馆担任义务讲解员时,邀请了同学来听,他们觉得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于是我将青铜器定为暑期课题。而我讲解时所参考的材料是《艺术与历史》一书和老师的材料综合而得,我把一小部分所学所得在此分享。
    顾名思义,青铜器就是用青铜制成的器物。青铜是纯铜与锡的合金,其中含有少量的铅。青铜作为一种合金,硬度高,光泽好,抗腐蚀性强。由于青铜器刚制成时呈现出的明亮光泽,而被古代人称之为“金”,也称为“尊宝彝”。
    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古代高超的技术与文化。
    青铜器的铸造分为三种:模范法、失蜡法和焚失法。最早使用,也是最普遍的为模范法。先做上内模和外范,在外范上进行一些文字的雕刻。然后再将高温的铜溶液浇筑进去,形成一个器皿。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无法做出较为复杂的纹饰。
    失蜡法是先用蜡做出一个模型(比如香炉),能工巧匠们再在香炉上进行透雕,或者是雕花,完成后在香炉中放上泥土,再在香炉外裹上厚厚的泥土,进行加温烤制。由于高温的原因,蜡会融化,并流出,而留下的空隙正是香炉的空隙,于是将铜溶液浇筑进空隙中,等到冷却后,将外面的土打碎即可。
    焚失法是一般做提梁时所用,先将一根麻绳放在土里裹起来,进行高温加热,由于高温麻绳被烧制成灰,那么这样,麻绳的空间就留出来,在土上进行开口,将铜溶液浇筑进去。再将外面的土(由于加热变成陶)打碎,即可。
    中国青铜器不但数量多,而且造型丰富。有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农具与工具、车马器、生活用具、货币、玺印等。单在酒器类中又有爵、角、觯、斝、尊、壶、卣、方彝、觥、罍、盉等20多个器种,而每一器种在每个时代都呈现不同的风采,同一时代的同一器种的式样也多姿多采,而不同地区的青铜器也有所差异,犹如百花齐放,五彩缤纷,因而使青铜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镶嵌十字纹方钺
    镶嵌十字纹方钺是夏代的器物,做工精美,十字纹两边均有绿松石镶嵌,十字纹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太阳神的崇拜。在古代“钺”一般作为斧子或长柄武器使用,但是镶嵌十字纹方钺则是作为一种礼器使用,它标志着拥有者的身份和地位。
    兽面纹斝
    兽面纹斝是商代的祭祀用具。兽面纹又称之为饕餮纹,是古代人想象中的天地的象征,兽面纹以鼻梁为中线,左右对称,双目突出,眼睛的周围有明显的眼眶和上卷的眉毛,鼻子下方有口,口中有明显的牙齿。
    父乙觥
    父乙觥是国宝级的文物,古代作为酒器使用,体现了商代的凌厉之美。父乙觥有着许多动物纹饰,头部有兔子的耳朵,牛的头,长颈鹿的角,角后面有着两条弯曲的蛇,在背脊上有一条卷曲的龙。手柄处有一个龙头,向下的为龙舌。四只手指握住龙舌,一只大拇指扣住牛舌就可以将这件器物端住。
    父乙觥由许多凤鸟纹组成,错落有致,体现了商代人对玄鸟的崇拜。关于玄鸟,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简狄成为帝喾最宠爱的妃子后,一直没有怀孕。有一年,简狄的母亲见女儿久未有喜,于是就带着简狄到女娲娘娘庙烧香求子。路过玄丘的时候,简狄的妹妹建疵怂恿姐姐到山丘下的玄池去泡澡。两人正在洗浴的时候,忽然一对燕子双双飞来,竟在石头上下了一枚五色彩卵,简狄以手取过,有心收藏,却苦于无处安放,只得含在嘴里,谁知一不小心,那五色彩卵竟被咽下喉咙,后来就有了儿子契,这就是商代人崇拜玄鸟的原因。
    吴王夫差盉
    吴王夫差盉是春秋时期的器物,做工非常精美,尤其是手柄,由许多条小龙图案组成,而身则有许多细小的纹饰。在盖子的周围有一圈铭文“吴王夫差吴金铸女子之器吉”,这些文字表明了这个件器物的来历。
    凤纹卣
    卣是西周前期最主要的酒器,且有多种式样的变化。由于盛的是酒,没有直接的流口可以较长时间地保存酒。而盉是作为调酒器使用,所谓调酒器里面装的称之为悬酒,就是水,由于古代的酒比较烈,所以要掺水喝,因此盉是有流口的,直接与空气接触。
    鄂叔簋
    鄂叔簋是西周的器物,俗称大饭碗,鄂叔簋的特殊之处是口径大,底座厚,底部有铃铛。口径大是因为当时人们还在吃手抓饭。底座厚是因为当时家具还未普及,古人吃饭席地而坐,厚厚的底座可以让人们吃饭时不用弯下身子。至于底部的铃铛,有许多种说法:为了美观;为了体现制造者的手艺精湛;为了使喝酒吃饭时铃铛响起可以有欢乐的感觉等。
    西周母癸甗
    西周母癸甗出于西周时期,这件器物的作用是如今的“蒸食器”,内有“蒸板”,上面有提环和几个十字孔,将食物放在上面,下面放入水加热便可以将食物煮熟。
    德鼎
    德鼎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敛口折沿,一对立耳甚大,下设三条柱足。口沿下饰三组外卷角兽面纹,足上部饰浮雕状外卷角兽面纹。鼎作为肉食器,却有着更多的作用,是地位和权势的象征。
    大克鼎
    大克鼎高93.1厘米,重量为403斤,在清朝时候被封为海内三宝——大克鼎,大盂鼎,铭文28行290字,为西周大篆的典范之作。都有格子打底,格子打底可以体现西周时期,人们对于排版已经十分讲究,为之后的活字印刷打下基础。
    毛公鼎
    毛公鼎为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器物,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 ,结体方长,较散氏盘稍端整。毛公鼎通高近54厘米,重34.5公斤,大口圆腹,整个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也十分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从浓重的神秘色彩中摆脱出来,淡化了宗教意识而增强了生活气息。毛公鼎的高度和重量与其他殷商时期所挖掘到的巨大青铜器可说是天差地远,然而,毛公鼎上刻的铭文却是当今出土的七千多件铭文青铜器中最多的,有32行,499字,是西周青铜器之最,相当具有研究价值。
    大盂鼎
    大盂鼎又称廿三祀盂鼎,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在1951年潘达于先生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其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子仲姜盘
    子仲姜盘是一种水器,与之配套使用的有匜,这件器物非常精制,做工很好,内也有铭文。器物底下有三个老虎托起了整个水盘,在与手柄垂直方向是两条伏在水盘边的龙。在器物内部有两次雕刻,一层是平面的浮雕,有乌龟,青蛙,鱼。而立体的是圆雕,中间是雄性水禽,周围是四条鱼,再周围是四只雌性的水禽,最外一圈应当是四只青蛙,子仲姜盘是现在存世唯一一件内有立体圆雕的盘。这些圆雕都可以受到一定的外力时原地360度旋转。
    晋侯稣钟
    晋侯稣钟是一组16件的编钟,分两批出土在山西曲沃县北赵村。经音准测试,晋侯稣钟与钢琴的音准相差无几,每个钟上有18枚突起的部分称之为“枚”,作用是为了让一个音敲击完毕之后立刻结束,而没有很长的回声。发声原理是乐师用一种梯形的木质“小锤子”进行敲击,敲击部分为钟的鼓部。分为双音钟和单音钟,双音钟合瓦形,而单音钟的鼓部是椭圆形。双音钟敲击两个地方两个不同的音,一是鼓部有铭文的部分,二是下部有凤鸟纹的部分。敲击后有不同的音,两个音的关系类似于现在钢琴的黑白键关系。
    牺尊
    牺尊是春秋时期的酒器,整体是牛的形象,背部有三个孔,原来应该在背部有盖子,但是目前遗失了。第一、第三个孔是相通的,也就是说牛的肚子是相通的。第二个孔中的器物是可以随意取出的,有一个提环。第一、第三个孔中注入热水就可以温酒,头部是水牛的头,鼻子穿孔说明在春秋时期,牛已经作为家畜来使用。牺就是牺牲的意思,是古代猪牛羊等祭品。这件器物的纹饰是几何的纹饰,用的是印模法,所以相同的图案会反复出现。
    吴王光剑
    吴王光剑作为长剑是非常了不起的,用夹铸法制成,上面刻有吴国的文字鸟虫文,当时吴、越两地的工匠制造青铜器的技艺已远超其他国家。吴王光剑至今为止还十分锋利,可以同时刺穿20多张纸。
    八牛储贝器
    八牛储贝器出土于云南,盖子上有八头牛,七头牛围住中间一只公牛,它们脸朝外,并且面向不同方向,牛的耳朵每一头都不同。在青铜器身部,有两头老虎,老虎是作为手柄来使用的,身部有非常多精美的纹饰,有鱼、马、凤凰,但因为时间久远现在就只能非常模糊地看到这些纹饰。储贝器是作为一种类似于现在的储蓄罐来使用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图说
   第03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4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5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6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第08版:时报周末·艺术
“哈利·波特”新短篇网上面世
世界合唱比赛里加开幕
图片新闻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特点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化05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特点 2014-07-12 2 2014年07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