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慰琦 文
前段时间,在网上加入了由当年在黑龙江农场5连北大荒战友创建的“五星山下”聊天群。仿佛又让我回到了四十多年前知青们在这广袤的黑土地上一起战斗、工作、生活的年代。
群里有一组“农场巨变”的实景照片让荒友们为之感叹,照片里一排排现代化住宅,矗立在当年我们亲手垦荒的土地上;一个个环境优美、错落有致的住宅小区,撒落在五星山脚下;一条条现代化高速公路,在广袤的田野里纵贯东西南北……这是我们连队的一位摄影爱好者在去年重返第二故乡黑龙江农场“探亲”时所拍的一组照片。照片里的情形不要说我们当年在下乡时没想到,就是在十几年前我们也都会觉得是天方夜谭!
记得在农场当知青时,我曾有过遐想:农场濒临黑龙江畔,是否也能像上海的外滩一样,在江边围起栏杆、装上长椅、按上路灯,在岸边铺设平整的水门汀小道,供游人江边漫步;五星山脉这么好的自然风光,是否可以像上海的公园一样,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这里的职工不再为了温饱去山上拉柴禾、崩石头、捡蘑菇、采木耳,而是到山上轻松度假;山下的水库像镶嵌在绿绒毯里的一颗蓝宝石,是否也能成为一个游览景点。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种遐想简直就是瞎想。而今看了“农场巨变”的一张张照片,当年“瞎想”竟然一一变成了现实。
在这组照片里有一张高速公路通往额图山顶的照片,让我想起了1969年的那个夏天。那年我们接到任务,要到额图去架设电话线杆。额图是个小渔村,位于黑龙江与松花江交接的同江市东境,濒临黑龙江,是我国少数民族赫哲族人的居住地之一。一曲优美豪放的“乌苏里船歌”正是赫哲族渔民捕鱼生活的生动写照。那时好想去额图,感受一下乌苏里船歌的意境,品尝一下大马哈鱼鲜美的味道,但我们架设电线杆任务就到山顶为止,而额图在山下,只能远眺了。在这组照片中我竟然找到了当年我们在山顶上架电线杆的地方,电线杆已经没有了,取代的是富有赫哲族民族特色的过街牌楼和映衬着的缤纷鲜花。
第二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让我梦牵魂绕,“家乡巨变”更引起了我对那个地方的思念。那天我在聊天群里写道:如果让我回到了那里,我要到当年我们播种的大田里,看现代化大型机械播种,飞机喷洒肥料;我要到当年我们伐木的深山里露宿、野营、聚餐;我要在当年我们玩水、洗衣服的小溪边听潺潺流水,声声蛙鸣;我要在当年我们开过荒的田野里,看缀满夜空的满天星斗与草丛里繁星点点的萤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