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活·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人为何如此不淡定
《中国人的淡定从何处来》梁晓声北京大学出版社

  活跃在当今文坛的作家梁晓声,继《中国人生存启示录》之后,又推出了一部直面中国社会热点、关注百姓生存的良心之作《中国人的淡定从何处来》。书中,梁晓声以敏锐的目光直指当下,呼唤社会良知,让人们在现实社会中寻找心灵的家园;并告诉世人,如何才能活得淡定点。

  这本《中国人的淡定从何处来》,是一部聚焦热点,发现人生智慧、追寻淡定生活的指南书。书中,梁晓声把他从生活中感悟到的经验,用理性去审视,再用他从人生阅历中发展出来的知识浸透到精神层面,为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人们,提供一种认知当下的方法,以便能够切实地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他解读中国现实中与大众息息相关的各个热点,提出应对现实问题的一种思路,力图为人们立足社会寻找启示,强调淡定的人生就是来自对现实的清醒认识。读后,感觉梁晓声的文字兼具作家、学者、思想者、观察家等多个维度,能给人多方面的启发。

  淡定是什么?不争,不抢,不浮,不躁,是内心到行为上的从容与平和。纵观过去到现在的中国人的行为,往往是不淡定,比如,处处可见的插队,中国式过马路,暴发户式的炫耀……这些不淡定,深深地烙印在很多中国人身上,成为一种独特的国民性征。

  为了这份淡定,梁晓声大声疾呼:“在中国,一个人要学着怎样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怎样才是一个好人——这件事原本他在中学就应该完成的,在我看来,我们的社会中没有人关心孩子的心灵教育的问题。”所以,面对生活的复杂,面对内心的焦虑,梁晓声主张回归质朴、知足、正义的人性,摒弃那冷冰冰的理性,那装饰得漂亮的诺言。

  梁晓声不是单纯地质问:你为何如此不淡定?而是回答我们,如何培养对现实的认知力,如何掌控丰富的社会经验,如何培育一种圆熟的社会观,用一种人生智慧,淡定幸福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梁晓声说:“现在中国的问题很多,这些问题不能靠一个人想怎样活着的思想来解决。淡定的生活有两个前提:最起码的物质生活的保障,以及社会福利的保障。在这两个前提下,一个人的欲望只要不是太强烈,他可以活得相对淡定。”读来感到句句都是发自肺腑之言。

  梁晓声心中,淡定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人要做到淡定,很难。因为现在的中国,经济发展了,诱惑多了,矛盾和冲突也多了,淡定真的不易。淡定需要条件,需要净化很多东西,社会的,个人的。其实,淡定没个高低,也许到任何时候,也不会出现绝对的淡定。可人一旦不淡定,就羡慕嫉妒恨。劝一个人放弃嫉妒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事,没有点正面文化的储备难以成功。起码,得比嫉妒的人有些足以祛妒的文化。文化确能祛除嫉妒。但文化不能祛除一切人的嫉妒,正如风和阳光,不能吹散天空的每堆积雨云。读来让人警醒不断。

  那中国的文化中缺少什么?梁晓声认为缺少人文的因素。其实人文就在我们的寻常生活中,就在我们人和人的关系中,就在我们人性的质地中,就在我们心灵的细胞中,这些都是文化教养的结果,这也是我们学文化的原动力,而且是我们传播文化的一种使命。读之,感觉梁晓声的文字,始终坚持自己的操守,禀持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情怀,高扬人文主义的精神。

  作家龙应台说:“知识分子历来就有矫正社会恶疾和唤醒民众的使命,包括基本概念的重建。在这一点上,梁晓声先生是令人尊敬的。”梁晓声与共和国同龄,用文字见证时代变迁。他以知青文学奠定底蕴;悲悯底层命运,他笔指官僚权贵秉持道义。阅读梁晓声淡定的智慧,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与启迪。

  (来源:新华读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刊·践行群众路线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悦读
   第07版:生活·资讯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飘窗内外皆风景
悦读会
中国人为何如此不淡定
杨浦时报生活·悦读06中国人为何如此不淡定 2014-09-16 2 2014年09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