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20时,平凉路街道2、3街坊旧改基地传来振奋人心的喜讯——从9月12日启动正式签约开始,一个月时间不到,该旧改基地拆迁“二次征询”总签约率达86.92%,共有2599产居民签约,再次创造了杨浦大型旧改基地“二次征询”签约进度的新纪录。2、3街坊“二次征询”的成功,标志着杨浦今年旧改5000户目标任务的提前全面完成。同时,作为本区第一个“毛地出让”项目,2、3街坊的旧改推进也探索出了一条可以被复制的、被推广的用来破解“毛地出让”地块瓶颈的新路子。
闻讯的居民纷纷来到基地,伴随着一阵阵烟花、鞭炮声、欢呼声,兴高采烈地与区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工作人员共同见证85%签约率揭牌的难忘时刻。
融资:政府银行开发商合作
杨浦区2、3街坊是连接东外滩和北外滩的枢纽,西起大连路、北至平凉路、东至通北路、南起杨树浦路,占地面积104724平方米(约157亩),是在特定时期通过“毛地出让”方式引入市场投资者实施推进的旧区改造地块。该地块早在十年前就列入上海市旧区改造计划,在完成部分居民动迁后,因动迁资金等原因停滞了较长时间。
但是,居民要求动迁的愿望非常强烈,区委、区政府也数次积极设法重启该地块的旧改,但遇到了资金、政策等诸多方面的瓶颈和困难。在今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区委、区政府主动回应群众的期盼,反复认证,多方协调,突破了融资、房源筹措等难题,重启2、3街坊旧改。本次重启旧改涉及居民2990产、近3800户。
融资难是解决“毛地出让”历史遗留问题的最大瓶颈。(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在解决融资过程中,区委、区政府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的支持,大胆探索以区人民政府、国开行上海分行、开发商签订《三方合作协议》的形式,与相关方形成合作共同体,并以《政府支持函》的形式向国开行提供增信支持,从而形成国开行对2、3街坊重启旧改投融资整体方案。2014年3月,区委书记陈寅带队赴北京与国家开发银行总行进行沟通协调融资授信事宜。区委副书记、区长诸葛宇杰多次主持召开由国开行上海分行、开发商、区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解决、突破了一些没有先例可徇的政策性、程序性瓶颈。经过各方努力,5月底,2、3街坊旧改项目终于获得国家开发银行总行的货款授信额度批复。
政策:新老政策有效衔接
适用政策是存量在拆基地面临的又一个难题。由于2、3街坊旧改是“拆迁许可证”项目,部分居民经历过两次动迁,期间政策调整变化比较大。怎样使老的拆迁政策与房屋征收新政有效衔接,实现区域内新老补偿标准的总体平衡,是居民能否顺利签约搬迁和杨浦旧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为此,区旧改指挥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向市相关职能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支持与帮助。今年5月市房管局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存量拆迁基地拆迁工作的通知》,明确对已发拆迁许可证且在有效期限内的基地,根据各拆迁基地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处置,并且明确旧改事前征询可以适用“两轮征询”机制,补偿安置方式和标准可以适用沪房管拆[2009]88号文,即:评估价格+套型补贴+价格补贴,对居住困难的居民依申请并根据规定认定符合条件的给予保障补贴。这些新老基本一致的政策口径,不仅为2、3街坊旧改重启提供法规政策的支持,对维护2、3街坊动迁居民的合法利益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房源:筹措8000余套供居民选择
2、3街坊前期启动资金仅有5.7亿,安置房源的筹措面临资金和资源调配的困难。区旧改办积极与市旧改办、市住宅发展中心及部分配套房开发建设单位协调,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最终以少量订金的方式获得配套房的房型、室号,作为前期居民的预定房源,在达到85%以后正式签订购房协议。
在市区两级的共同努力下,该基地筹措了房源8000余套供居民选择。其中,本区房源1800余套;外区房源6300余套,满足了居民的选房需求。
“2、3街坊旧改体量大、情况复杂,部分居民思想还停留在老的动迁模式中,工作推进难度大。”区旧改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为规范阳光动迁工作,年初在全市率先出台了《旧城区改建房屋征收规范公示内容指引》,明确了旧改征收过程中应当公开公示的30项内容。在2、3街坊启动前,又就征收(拆迁)工作规范用语及忌语提出了规范性要求。运用微信、短信、QQ等网络新媒体,提高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质量。
经街道、拆迁实施单位、律师和社区法律工作者等各方齐心协力,2、3街坊正式签约首日签约率就达到75.75%的高比例,一个月内“二次征询”协议生效,刷新了旧改的“杨浦速度”。平凉2、3街坊旧改工作不仅是一项民生工作,对完成今年区委、区政府确定的5000户征收目标任务,以及对加快杨浦滨江开发建设、提升城区功能形象、改善城区面貌都有着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