罂粟壳能为食品提味增香?
疑惑:前不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组织开展“打击食品违法添加”执法行动中,发现全国35家餐饮单位被查出在食品制作过程中使用罂粟壳,存在涉嫌违法添加行为。很多人以为,商家这样做是因为罂粟壳增加食品鲜味,更可让人上瘾,增加回头客。
解释:这是一种误解,连一些卖家都“上当”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和营养工程院副教授朱毅指出,“罂粟壳能提味增香”是商家的过度迷信。实际上,罂粟壳中残留的阿片类生物碱含量不到0.5%-1%的数量级,很难达到药用吗啡、可卡因等国家的限量标准。
有关研究人员曾经抽样分析添加了罂粟壳的火锅底料,结果显示吗啡含量为0.15-8.5毫克/升。即使把整盆火锅底料全部喝掉,也不可能超过30毫克。而国际上公认的吗啡成瘾量是每天60毫克。所以,商家使用罂粟壳提味增香、让食客上瘾的做法,不仅没有依据,而且还违法。
雾霾天戴隐形眼镜更伤眼?
疑惑:网上说,“雾霾天气压低,加重由于佩戴隐形眼镜造成的角膜缺氧状态,容易造成角膜损伤。而且,雾霾中的微小污染物会刺激眼睛,污染镜片,易引起眼部过敏,可能对角膜和结膜造成损伤”。
解释: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于雾霾天是否佩戴隐形眼镜更伤眼一说,尚没有客观的研究。雾霾天戴不戴隐形眼镜的试验关键在于,戴与不戴是否有明显差异。因此,无论试验还是自身都应将非雾霾天戴隐形眼镜和雾霾天戴隐形眼镜的差异进行对照。至于角膜缺氧的后果则是长期配戴造成的,雾霾天一般不会造成影响。
塑料材质热饮杯盖有毒?
疑惑:天冷了,逛街捧一杯热饮在手上,暖暖的。近来,网上却流传着“热饮杯盖有毒”,塑料材质的热饮杯真的“遇热放毒吗”?
解释:热饮杯盖主要都是由6号材质塑料制成的,6这个数字是塑料种类标准代码。“杯盖遇热放毒”的说法,依据是聚苯乙烯制作的杯盖受热后会释放出苯乙烯单体。而苯乙烯单体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给予的评价中是2B类致癌物,所谓的2B类是指可能导致人类癌症的物质。其实,6号材质的杯盖耐热温度是90℃,而冬天热饮的水温通常能够手持,且基本不会超过口腔所能承受的范围,也就是说这个温度只有60℃左右,是很难达到聚苯乙烯的稳定性耐热上限的,所以消费者不必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