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风机是“治病神器”?
来源:近日,不少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吹风机能治病”的相关文章,治感冒、治冻疮、治鼻塞,吹肚脐,文章里天马行空的治疗方法,真把吹风机当成了现代插电版的“狗皮膏药”。
真相:电吹风的热风可能对缓解某些症状会有点辅助作用,但靠它治病,显然不靠谱。有些炎症还会因为热量而发散和加重,因此,专家建议最好不要轻易尝试用吹风机治病。
那用吹风机治鼻炎和鼻塞呢?太天真!鼻子有调节温度、湿度、清洁鼻腔的功能。鼻腔需要滋润的环境,用吹机风对着吹,对鼻黏膜破坏性大,还会减弱鼻腔清洁病毒功能,鼻腔更干燥、更难受。如果鼻腔有炎症,用此法很可能加重病症。
还有吹脖子治颈椎病、吹脚丫子治脚藓等等“吹风机系列偏方”,吹风机在这些“养生文章”里大放异彩,吹哪治哪。事实上,绝大多数情况电吹风并不能像那些文章所吹嘘的一样“一吹就好”,这些做法在临床上也没有得到过证实。
婴儿爽身粉会致癌?
来源:日前,网上爆出的一则关于强生爽身粉具有致癌风险,被美国法院判赔7200万美元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文中称,美国一名女子罹患卵巢癌去世,而患病的重要因素就是在长达35年时间里持续使用强生婴儿爽身粉,其中含有的滑石粉成分导致了癌症。该消息一出,很多人陷入恐慌。那么,是不是所有爽身粉都致癌?
真相:记者采访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妇科肿瘤科主任王珂。王珂指出,爽身粉有很多类型,并非所有爽身粉中都含有滑石粉,市场上所销售的爽身粉中,部分会含有滑石粉成分。滑石粉是由氧化镁、氧化硅、硅酸镁以“结合”形式组成的无机化合物,其中硅酸镁就是人们常说的石棉,这是一种容易诱发癌症的物质。王珂认为,从女性身体结构上来讲,盆腔尤其是内生殖器都与外界相联通,而滑石粉的细小颗粒,的确具有通过阴道进入腹腔,进而附着在卵巢表面导致长期炎症的可能。
据王珂介绍,最新的更大型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女性会阴部使用滑石粉,并不会增加卵巢癌发生风险。所以,公众不必盲目恐慌。
酸奶加热口感更好?
来源:有读者发现,在一些小店前,有些商贩吆喝热着喝的“老酸奶”。“酸奶不都是通过冷藏来保存吗?加热后喝口感会更好?
真相:酸奶的制作过程是鲜奶加入菌种后发酵而成的,在市面上使用的酸奶菌种不少是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而40℃到42℃之间,是这两种菌的最佳繁殖温度。
酸奶接种是牛奶在杀菌后立即降温到45℃左右进行的。因此,40℃左右的温度不会杀死这些有益的菌种,最合理的加热方式是用50℃左右的温水,慢慢加热。温度过高有可能杀死菌种,影响酸奶的质量。因此,用微波炉加热的方法不可取,因为微波会破坏酸奶的营养,也影响口感。
蘑菇中毒因为食物相克?
来源:前不久,朋友圈流传着一则因食用蘑菇不当导致多人中毒身亡的传言。传言还称,蘑菇不可和茄子、小米、大黄米等食物同吃,否则会产生毒素。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真相:食物相克的说法一直在民间流行,但是并没有得到科学证实。我国有不少食品科学家也多次对所谓的相克食物组合进行了研究论证,结果都证明食物相克是不存在的。其实,所谓相克,多是因为不洁饮食以及极少数的特殊过敏反应所致,一般公众在生活中无需顾忌。
但是,很多人会感到疑问:为何生活中会有那么多食物相克的传说呢?其实,不少说法很可能是偶然巧合导致以讹传讹,或是食物污染中毒,或是食物中的天然毒素,并非食物“相克”。
“蘑菇跟茄子、小米、大黄米一起吃,会产生毒素”并无科学依据。实际上,每年到了蘑菇热销的季节,我国都会发生多起食用蘑菇中毒的案例,而中毒的原因几乎都是因为误食了有毒蘑菇而并非食物相克。
盐吃多了长雀斑?
来源:近日,一则《食盐的危害》在网络上悄然流传。其中提到:“医生表示,吃盐多的时候,由于渗透压的作用,身体组织的水分会减少,排出身体的水分会增加,不利于皮肤的保水。食盐过多,除可使面色暗黄外,很有可能导致面颊长出雀斑。”
真相: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仪器,而为了实现稳态,生物进化出了有效的调控系统。
假如某个人食用的盐过多,就会激活调控系统。即,吃盐多,并不会导致体内水分减少。目前认为,雀斑是由表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异常引起的,主要受遗传影响,也跟日照有关。
所以,高钠饮食虽有很多危害,但雀斑这个“黑锅”,人家真不背。
下个软件“声波驱蚊”?
来源:流言中是这样解释电子蚊香的作用机理的:雄蚊仅靠花蜜、植物汁液等营养就足够,不吸血;而雌蚊必须吸取人畜血液,才能孕育产卵;雄蚊子会不断发出求偶的声波,但已经受孕的雌蚊因为不想重复受孕,便会竭力回避雄蚊。驱蚊器是利用这个原理,模拟雄蚊飞行时震动翅膀所发出声音的频率来吓走雌蚊,达到驱蚊效果。
真相:大部分种类的蚊子在破蛹后的几天内会组成一个由雄性组成的大群,而雌性个体会被大群雄性翅膀发出的声音所吸引,进入群体中寻找配偶。通常情况下一次正常的交配后受精囊内储存的精子就足够其一生所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种类的蚊子的雌性都会拒绝多次交配。所以,“已经受孕的雌蚊因为不想重复受孕,便会竭力回避雄蚊”这个说法并不靠谱。(来源:新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