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在巴黎的每一天,至今依然会让我兴奋不已。2015年暑假的UA国际巴黎艺术之旅是极为成功的,我想,其最重要之处就在于完成了中国的年轻学子与欧洲艺术之都之间的真正对话。
策划从在2014年的11月开始。我们认为,不能安排学生仅仅参观一些博物馆、美术馆和历史遗迹,而需要让学生和这些博物馆内工作的重要学者进行接触交流。要以中国年轻研究者的身份和欧洲艺术研究者进行对话,而不是以游客的身份在巴黎浮光掠影式的参观。从学院二年级各专业的申报者中进行层层筛选出15名优秀学生参与此次艺术之旅。他们不仅具有很好的艺术修养,而且具有非常出色的英语表达能力。每个学生被要求准备一个博物馆的作品专题。15个精心挑选的重要专题涵盖从文艺复兴到立体主义的历史发展,包括建筑、绘画与雕塑等不同门类。学生需要预先进行资料阅读和研究,然后在博物馆现场作品前,用英语进行20分钟的演讲。中外带队老师和其他同学专心聆听,并在演讲结束后开始提问和讨论。每一位学生都认真地准备各自的专题。在巴黎旅店的大堂,无论早上还是夜晚都能看到学生们抓紧时间准备的身影。当中国的年轻学子站在欧洲大师的经典原作前,用英语大声直接地向大家介绍作品时,这一教学举动表明,中国的年轻人正以研究者的身份而非游客或听众的身份,在与欧洲艺术古典、近代和当代的大师们进行主动的对话。最终博物馆现场的演讲出乎意料的成功,获得了欧洲老师们的一致称赞。
在这次巴黎艺术之旅中,同学们不仅需要参与随行的欧洲艺术史专家的现场点评和提问,而且有幸与众多欧洲博物馆界的馆长和部门主任会见。他们有的一直陪同解说整个展览,有的做一场生动的讲座,还有的和同学们围坐着交流。学生们的学术提问、大方的表达给巴黎博物馆、美术馆的馆长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艺术史研究德国中心主任在交流会后当场希望同济的学生可以参与该中心的暑期学校项目。
此次巴黎之行的2周时间全都安排在巴黎市内。没有了提着行李的旅途奔波,每一位学生都感觉在家一般轻松。不仅每天乘坐着的巴黎地铁线路变得越来越熟悉、而且对旅店周边的面包店、餐馆也越来越如数家珍,外乡客的感觉一天天在减少。一次,我们路过巴黎歌剧院门前,欧洲的老师停下来为大家介绍该建筑的艺术特点。街边有街头艺人正在弹着吉他歌唱。也许是看到了高雨辰同学和邸仪同学被他的音乐吸引,艺人就邀请这两位同学一起唱一首歌。出乎意料的是,两位同学大方地接受邀请,在巴黎歌剧院门前唱了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唱罢,引来众多路人的喝彩。生活本身就是艺术。这些远道而来的同济学子,跨越外乡人界限和我们的计划安排,大方自然地融于巴黎的现实生活,自发地与巴黎展开对话。(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