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家教

  ■刘金辉 文

  莫言家园小,国有万千家。家庭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国家民族团结强盛的基石。习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显见,家庭建设在国家民族发展中的比重。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睦抵万金”。如何搞好家庭建设,撇开物质一面不谈,思想建设尤为重要,而家教、家规、家风是思想的传承,是家庭思想建设的磁场。对此,愚想谈一些感受,虽一己之见,但愿与大家共榷。

  家教、家规、家风,包括家训,家教是第一位的。没有好的家教,就谈不上家规,也形成不了良好的家风,家训只是家教的一种形式。所以说家教是重要的,或者说是首要的。

  历史上的名人都十分重视家教。典故中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大家都耳熟能详。中国近代史中成功家教者曾国藩令人叹服。他有3子5女,不仅在家对他们耳提面命,就是在外也用家书教育子女与家人,仅1861年就写了不下253封家书。他还多次对全家拟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并对子、女各有不同:“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于衣、食、粗、细四字缺一不可。”而且规定,每个女儿出嫁,嫁妆不得超过200两银子,还亲手书写功课单放于嫁妆中,目的就是要把女儿教育成一个勤俭持家的人。所以曾家不仅男子历代人才辈出,经久不衰;女子做的比父亲期望的也都更好。

  家庭教育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工程。之所以用“最”,而且在工程后面没有加“之一”,是因为很多东西都可以按照公式、定律去求证、应对,唯家教不行。因为每个人的家庭背景、家庭状况不一样,子女的天赋、接受能力也不同,所以家教必须因人、因时、因事施教,尤其在现代社会,特别是中国现有的家庭特点,独生子女的家教更是难乎其难,这恐怕绝大部分家庭都有这个感觉。

  然不管如何感觉或面对家教的难度,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家教是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只有这个“扣子”扣准了,下面才不会歪,衣服才穿得整齐。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又是家教的第一责任人。“养不教,父之过”,明确了父母在家教中的主体责任。俗话说:“一代管一代”,就是要求父母不仅生养,更要管教。

  现在不少家庭都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小孩,形成六个大人(老人)管教一个小孩,俗称“六一”儿童,其中父母因工作忙无暇顾及,产生本末倒置,出现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包办代替。父亲母亲因没时间管,而无法管、不会管,时间长了不想管,爷爷奶奶对孙子辈本来就“隔代亲”,一味惯纵、迁就,使小孩越发“不服管”, “小皇帝”变成了“小刺头”,其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家教在明确重要性的同时,更要明确责任,突出父母的责任担当,爷爷奶奶们可以帮忙,但不能越“主”代“包”,在父母教育小孩时应持支持态度。如发现不当,只能暗中提醒,不能当面训斥,这其实也是爷爷奶奶们的“家教”。

  父母对小孩家教的主体责任不可替代,不可推卸,要切实担当起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刊·小巷总理
   第03版:补短板·交通大整治
   第04版:特刊·薄弱地区整治
   第05版:民生·社会
   第06版:专题
   第07版:专题·最美老干部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我的知青岁月
重家教
丛中
春天,你好
东坡引·忆旧游
游复兴岛公园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重家教 2016-04-19 2 2016年04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