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科学道理不好懂,就像藏在坚果里的果仁,对大多数人来说,需要有人把坚硬的果壳剥开,才能品尝到科学的美味。在意大利,就有这样的机构专门培训“剥壳”技巧。今年7月,“科学诠释者”项目首次来到杨浦。
假如,你是某科普场馆的负责人,可是你的科普场馆遇到了一个大问题:很少有人来你的场馆,你该怎么去吸引更多的人呢?科普工作者该如何在公众场合与观众互动,吸引更多的观众听你将科学原理讲完呢?7月6日,院士风采馆内,韩国科学进步与创新基金会的3位专家正在示范如何以最优方法传播科学。
除科学知识外,科学诠释者更需要掌握有效传递科学知识应具备的技巧和知识。作为连接科学共同体与大众的纽带和桥梁,科学诠释者在诠释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方法将复杂难懂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现象解释给普通大众,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名声实验室、街头科学表演、科学之夜直播……这些都是韩国的一些科学传播特色项目。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科学诠释者专家会通过“头脑风暴”,让受训者产生各种“疯狂的”想法。比如怎样在3分钟内展示自己的研究内容,只见一位诠释者跳上椅子,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来吸引受众注意力,另一位诠释者则通过变魔术的形式来演示一项科学原理。
科学诠释者源于英语Scientificexplainer,最早由欧盟科学诠释者学院提出。欧盟科学诠释者学院是由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创办的一个项目,注重对科普工作者问题理解深度、表演才能的培养,引导更多公众对科学产生兴趣。从2004年创办至今已在全球培训了超过1500多名科学诠释者。2011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与意方签署协议,在上海启动“科学诠释者”项目。
今年是杨浦引进“科学诠释者”课程的第一年。来自本区科普教育基地、博物馆、园区、高校、街道(镇)的50余名科普工作者集中接受专业“剥壳”培训。作为本区提高科普工作技能和水平的一项尝试,课程内容不仅包括国外的科学传播特色项目展示,还涵盖了创新思维训练、表演艺术与科学展示、如何创建互动性科学传播活动、如何在公众场合演讲、如何设计一场科学传播活动等。据悉,培训结束后,通过选拔,一批优秀的“科学诠释者”还将于今年10月赴意大利参加科学诠释者培训及实践。
科学诠释者项目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培养一批人,区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更希望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普理念,在杨浦逐步培养出一支传播水平高、互动能力强的科学诠释者队伍,从而提高大众科学素养,让人人都成为科学诠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