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文化馆“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收藏展”的收官会上,“雷锋收藏家”房先生告诉我一个噩耗:任锦娣突然“走”了。我头脑顿时一片迷蒙。
我对任锦娣太熟悉了,她的事迹,在我脑子里井喷。
任锦娣是我多年的文友,她的精彩人生,使我敬佩;她的多才多艺,无可比拟;她的学习态度,更让我望尘莫及。
任老师已年逾八旬,当她还是某国营大企业办公室主任时,就参加了老年大学的学习。27年来,她好学不辍,先后学了40多门(类)课程,成为老年大学“永不毕业”的学生。已退休的原上海市老年大学朱校长在一次大会上讲:“她不仅在杨浦学得最多,也是全上海学得最多的学员”。
任锦娣学得最多的是书法与绘画,并参加书画的各种门类,直到裱装。她先后学了各门外语、古典文学、外国文学、声学、时装,插花、戏曲、法律,直到心理学。早年,她爱好越剧,老年后,也没错过参加学戏曲班。年轻时,唱尹派越剧还小有名气。那年,上海越剧团来沪东地区招收两名业余越剧演员,报名者达两千多人,任锦娣在选拔中力压群芳,成为其中的两名中的佼佼者。在演出之余,她还爱上了伴奏的乐器,如琵琶、二胡等,通过自学苦练,达到登上舞台演奏的水平。
学而钻研,钻而实用,学成后,她不忘“反哺”、回报社会。
“杨浦区十佳志愿者”、“杨浦区三学状元积极分子”、“杨浦区五好家庭”、“老有所学精英”等奖状,都是对她学有所用回报社会的充分肯定。
任锦娣的多才多艺,还表现在她的拳操水平上。每天清晨,去公园练功,一招一式,认真到位。许多出来早锻炼的老人被吸引住了,“打得嘎好啊!”他们怎知,眼前这位慈眉细目、鬓发斑白的老者,是多种功法的上海市正式教练呢。这也是由于她体质较差而从小就练功至今的“造化”。人们从观摩到师从,她就成为大家的良师,成为自己所在街道居民们体育锻炼的组织者。连老年大学的同学也纷纷前来学习,她带领了广播操、康乐操、练功十八法、益寿舞、木兰拳……这些年来,她所施教的“学生”何止千余!小区的拳和操,在市、区大赛中多次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她高兴的是,能帮助小区共建“快活林”、为居民强体质出了一份力。
多年前,她施教法国洋弟子练功的故事,提起来依然令人回味。有一位在复旦大学留学的24岁法国姑娘,中文名字叫李安娜,向她学拳,每周几次在公园用英语交流施教,终于教会了一套中国功夫——42式太极拳。女孩亲身体验了太极拳的功效,惊赞“中国功夫太神奇了”。对于老师,她一直想缴费酬劳,但被拒绝了。她知道任老师是区摄影家协会会员,爱拍照,又以价值不菲的照相机相赠,又被拒绝。任锦娣对她说,只要记住“中国功夫好”,“中国人民好”!
后来,远在法国的安娜的母亲来中国当面酬谢。她才收下了洋弟子送她的一条乔奇纱丝巾和一本精美相册。任锦娣回赠的是一幅亲手画的工笔仕女图,令洋弟子惊喜不已。回国后,安娜在法国开设了一家“中国功夫馆”,她以优厚的条件,聘请任老师到法国去当教练,任老师婉言谢绝了。她在回信中说:“你能把太极拳传到法国去,这是我最大的欣慰,衷心祝愿中国功夫能给法国人民带去健康和福祉!”
任锦娣学了心理学,萌发了实践心理学知识的念头,在居委会支持下办起了“温馨聊天室”,帮助居民解开心理纠结。一讲到“小区老娘舅”任锦娣,附近无人不晓,因为她每周都来“上班”,风雨无阻,一干就是十八年,年逾八旬,分文不取。“平凡工作献爱心,挚爱换得满园春。”这是“连心桥”聊天室锦旗上写的内容。
她助人为乐的好事,何止几箩筐!我一时描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