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浦首个“健康小屋”已投入使用
居民有了“健康自助管理中心”

  ■见习记者 阳婵希 文/摄

  本报讯 近日,杨浦区首个“健康小屋”在定海路街道军工路社区卫生站落成并投入使用,居民仅需输入身份证或医保卡号即可在家门口享受便捷的健康自我管理服务。

  5分钟完成体检拿报告

  记者看到,“健康小屋”就是一台自助式体检设备,提供身高体重、血压、体温、血氧、血糖、胆固醇、尿酸等十项体征指标的测量。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仅花了5分钟时间,记者就完成了这些基础体征测量,并拿到纸质检测数据报告。

  使用“健康小屋”体检只需输入有效证件号码,在录入个人信息并完成检测后还能将居民的检测信息保留下来,并同步上传至“上海健康云”手机App,可随时查看,极大方便了居民对于体征测量数据和健康指导建议的获取。

  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文斌告诉记者,“‘健康小屋’不仅能帮助居民对自身健康进行日常监测,还节约了出现身体不适后直接上医院做预检的时间。并且,我们的‘健康小屋’对居民免费开放,他们可随时前来检测。”

  自助式“健康小屋”一经放置后,就无需专人管理,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但设备出现故障该如何处理?来自万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健康小屋”项目的王珏解除了记者的疑虑:“‘健康小屋’设立的初衷之一就是提升大众健康管理意识并且减轻医护人工成本,因此其维护成本也较低,只需定期增添耗材即可,一旦出现设备损坏会有专人前来修理。”

  结合“健康云”启动长效管理

  该“健康小屋”内,还设有一个运营监控中心,墙上的挂壁显示屏会实时更新社区内“健康小屋”以及各站点的全程健康信息采集仪的测量数据,例如:王某在1分钟前使用“健康小屋”自助测量血压,检测结果会即刻显示出来。

  刘文斌介绍,“健康小屋”会通过前期采集使用过该机器进行检测的个体信息,往后逐渐将采集点延伸到整个社区,将居民的健康信息汇集起来,完成健康信息大数据化,“这对往后建立系统化的社区健康评估系统,慢性病筛查、干预及管理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从去年开始,定海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在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放置了全程健康信息采集仪——“健康小屋”的简化版仪器,并与“上海健康云”健康信息网络平台有机结合,为“健康小屋”的落成打下坚实基础。

  “上海健康云”以推进本市“医防融合”新型健康管理系统建设为主旨,以为本市居民提供贴心健康服务为目标,利用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解决病人和医生两端医疗产业互联网+的需求,实现政府、医疗机构、医生、病人和企业多方共赢。“健康小屋”的投入使用有助于完善“上海健康云”的信息网络。

  如今,居民不仅可在“健康小屋”完成健康指标自助检测,还能通过下载并登陆“上海健康云”的手机App,获得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方案:包括慢病管理方案、个性化运动方案、生活方式干预、肥胖或减重管理、个性化饮食方案、压力管理等。

  万达信息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海健康云”往后还将逐步实现:社区医生对签约居民健康管理在线服务;专科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公卫专业机构监测和周期性筛查;专业管理者获得实时可视化数据;慢病患者在线预约挂号和长处方药品的在线购买。

  服务范围将持续扩大

  家住和润苑的居民张扣娣是军工社区卫生站的“常客”,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体验了一次“健康小屋”的自助式体检,“这个机器用起来还是挺简单的,App上很快就能看到检查结果,以后我会经常来体检的。”张扣娣说。

  “健康小屋”运营一周以来已累计帮助1223人次完成基础检测。刘文斌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他们已在辖区内各个社区服务中心、居委会开展一系列健康讲座,针对“健康小屋”以及“上海健康云”App进行推广。

  记者了解到,今年至3月底,在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策划下,通过街道、居委会的层层组织,与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完成了第一轮推广,仅通过健康讲座就让1600位居民安装了“上海健康云”手机App,接下来还会持续分别向社区服务中心以及居民推广“健康小屋”以及“上海健康云”App,让它们的服务范围持续扩大,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便捷医疗,并使其提高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特刊·直通百姓
   第04版:城事·三区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专版
   第08版:图说
慢行交通系统保障安全绿色出行
引导科学亲子共育
居民有了“健康自助管理中心”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居民有了“健康自助管理中心” 2017-04-25 2 2017年04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