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7月2日,长阳路3399号——“白洋淀上海市青少年足球精英培训基地”内,来自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广州恒大、山东鲁能等国内数个俱乐部以及上海杨浦、上海静安的足球小将齐聚,在上海国际少年足球邀请赛的绿茵场上切磋球技。
杨浦已是连续五年举办该赛事,即日起,“时报周末”将分数期,聚焦杨浦足球青训,谈谈“足球运动员是怎样练成的”。
少年足球有别于成人足球,其差别并不只是年龄。少年足球往往注重两个方面,“发现”与“培养”。要说杨浦的足球历史一定绕不开“白洋淀”,它是“老杨浦”都知道的足球培训“圣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杨浦输送足球运动员达57人(其中国家队17人、上海队40人);七八十年代,输送15人(国家队7人、上海队8人),九十年代以来,输送了李诚铭、白莉莉、浦玮等一大批男女足队员。其中,王赟、邱盛炯等运动员仍活跃在绿茵场上……过往的成绩,可谓辉煌。
“白洋淀”是足球运动员的摇篮,孕育着中国足球未来的希望。时至今日,仍有许多娃娃球员每天在此挥汗训练。“徐根宝来这里选人,各大俱乐部来这里选人”,“白洋淀”作为一个青训基地而言,算是名声在外。
据统计,2017年杨浦区少体校男、女足球运动员注册人数为235名,逐步形成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足球项目布局;在原有基础上,成立以同济一附中为龙头的杨浦区足球大联盟,涵盖区域内49所中小学。
“足球应从娃娃抓起”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要大力发展青少年足球运动,摆在面前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教育、体制、社会环境等。杨浦为破解这些难题,花了不少心思。路漫漫其修远兮,杨浦在足球青训的道路上是如何“上下而求索”的,待日后详细解读。